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让“千万工程”惠及“万千群众”

发布日期:2023-08-19  来源:襄阳日报  作者:董子川  浏览次数:96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中央财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在有条件的地方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

近日,中央财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在有条件的地方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当前,湖北省襄阳市正以扎实推进“十百千”工程,加快建设“三美”乡村为抓手,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我们需要从“千万工程”中汲取“万千磅礴之力”,不断满足群众的新需求,让“千万工程”惠及“万千群众”。

千条万条,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让“万千群众”真真切切得实惠,是“千万工程”成功的根本所在。

从2003年到2022年,浙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431元提高到37565元。正是凭借产业振兴,浙江省才能实现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襄阳也有尧治河村、堰河村等全国闻名的明星村,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找到了匹配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深化“千万工程”襄阳实践,就要因村制宜,充分挖掘乡村产业这个“聚宝盆”“蓄水池”,将特色产业做优做强,让村民持续增收,才能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深化“千万工程”襄阳实践,就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在硬件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尽量挖掘村庄特色,保留原有风貌,留住乡土味道,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襄阳孔畈村的“花鼓戏”、马家洲村的“威风锣鼓”、格栏坪村的“独臂皮影”等乡土文艺品牌,已成为凝聚乡村文化人才、留住乡愁的重要纽带。有青山绿水,有文化舞台,这样的和美乡村,才能给群众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千万工程”作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深化“千万工程”襄阳实践,就要坚持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的立场、观点、方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因地制宜编制规划、科学有序推进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绘就天蓝、地净、水清的乡村底色,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把共同缔造理念贯穿始终,用一个个切实举措造就更多和美乡村。

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让万千村民鼓了口袋、富了脑袋,享受到更多现代化建设新成果,是襄阳把“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具体实践的最好答卷。

责任编辑:何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