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立秋之后,健脾益气勿贪凉

发布日期:2023-08-17  来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余瀛鳌、陈思燕  浏览次数:118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立秋之后,盛夏余威犹在,有“秋老虎”之称,但早晚温差增大,天气日渐凉爽干燥。人们在忙着秋收、晒秋、“贴秋膘”的同时,应注意防燥补水,收敛肺气,以预防秋燥、感冒。食养原则勤补水,防温燥:立秋后,气温仍偏高,而湿度下降,形成温燥,易耗津液、伤肺气,引起口唇干燥、咽干口渴、眼干、鼻干、便干、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除了多喝水外,还应多吃清热生津

立秋之后,盛夏余威犹在,有“秋老虎”之称,但早晚温差增大,天气日渐凉爽干燥。人们在忙着秋收、晒秋、“贴秋膘”的同时,应注意防燥补水,收敛肺气,以预防秋燥、感冒。


食养原则

勤补水,防温燥:立秋后,气温仍偏高,而湿度下降,形成温燥,易耗津液、伤肺气,引起口唇干燥、咽干口渴、眼干、鼻干、便干、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除了多喝水外,还应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以化解温燥。

适当增酸:酸味可以收敛固涩,适当添加酸味饮食,如酸味水果,有助于敛肺气、防秋燥。

适宜饮食

多食健脾食物:扁豆、山药、莲子、南瓜、芋头等食物可健脾益气,是日常的平补佳品,宜多食用。

多食清热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梨、葡萄、柑橘、西瓜、柚子等多汁的水果生津止渴效果好,甘蔗、萝卜、荸荠、百合、银耳、鸭肉、河鱼等食物甘润养阴、润燥通便,均宜多吃。

朝盐水,晚蜂蜜:早起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晚上喝一杯温热的蜂蜜水,对预防口渴咽肿、肠燥便秘、皮肤干燥等十分有益。

不宜饮食

辛温食物:葱、姜、蒜、辣椒等辛温食物易耗伤阴液,助生内热,过多食用会使肺气过盛,加重便秘、鼻干、口干、咽肿等秋燥症状。

冰镇寒饮:此时虽仍有暑热,但寒凉已生,切不可贪凉饮冷。

节气养生膳食

  1. 扁豆粥


材料:粳米100克,扁豆100克,盐适量。

做法:

(1)将粳米淘洗干净;扁豆择洗干净,斜切成小段。

(2)煮锅中倒入粳米和适量水,煮20分钟,加入扁豆和盐,继续煮10分钟即可。

节气食话:扁豆气味清香,食性平和,与脾性最合,是立秋前后的首选健脾蔬菜。扁豆粥有益气和中、健脾止泻、消暑除湿的功效,适合食欲不振、食少便溏、暑湿伤中、腹泻、带下者,在“秋老虎”仍盛的立秋前后尤宜常吃。需要注意的是扁豆一定要煮至熟透,未熟的扁豆易引起食物中毒。

2.清蒸鲈鱼

材料:鲈鱼1条,姜、香葱各20克,蒸鱼豉油20克,料酒15克。

做法:

(1)把香葱去根和老叶,洗净,切成段;姜切成丝。

(2)将鲈鱼收拾干净,洗净,在鱼身两侧切斜刀后,抹匀料酒,静置10分钟。

(3)将腌好的鲈鱼放在蒸鱼盘上,码上姜丝,上蒸锅,大火蒸8至10分钟,取出。

(4)趁热浇上蒸鱼豉油,撒上香葱段,用七成热的油浇淋其上,爆出葱香味即成。

节气食话:“秋风起,鲈鱼肥。”立秋正是鲈鱼最为肥美的时候,此时适合多吃些高蛋白的营养食物,鲈鱼肉健脾补虚、滋阴润燥,还有缓解温燥的效果,非常适合此时食用。鲈鱼肉质细嫩,最宜清蒸烹调。

(内容摘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食在二十四节气 养在24小时的饮食指导书》,余瀛鳌、陈思燕编著)

责任编辑:任全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