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国际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12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乡村全面建立,乡村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运动促进健康作用凸显,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更有活力,乡村体育文化更加繁荣。
《意见》提出,深化体旅农商融合发展,引导支持各地依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登山、骑行、露营等乡村特色户外运动产业;推动体育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村民就业创收,为乡村经济赋能;鼓励各地推出一批与农特产品产地、销售点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串联的汽车运动自驾、骑行线路。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消费场景,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开发山地、河流、古驿道、乡道时,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研学旅行基地等,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土风情的体育特色村庄和配套户外运动设施,打造满足全家庭成员、全年龄段、多层次、多样化户外休闲需求的消费场景。
《意见》明确,培育乡村体育产业多元化业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开展以体育+研学为内容的青少年营地活动;支持乡村开通体育旅游小程序等平台,推出一批乡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地;支持各地利用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体育旅游博览会等展会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宣传、展示和推广各地乡村特色体育产业和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经验成果。
《意见》提出,传承发展乡村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统体育、民间游艺等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方式,让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乡村生活;推动与传统体育相关的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和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积极挖掘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将其融入乡村体育、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中。提升乡村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品质,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节日文化等结合起来,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在民俗节气等节庆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体育文化活动。支持乡村体育文化创作,开发符合乡村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创产品。
责任编辑:宋雨秋 李妮玮
总平台审核编辑:耿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