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夏种时节,全国各地抢抓农时,丰收的喜悦和劳作的繁忙弥漫田间。和以往不同,如今不少田间地头有了不少新面孔,满满的“科技范儿”。联合收割机、温度传感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农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随着越来越多人科学种田,农业正在成为一项“技术活”。
农业机械好不好用?农业科技合不合算?算算账就能一清二楚。有人统计,一位种粮“老把式”单靠人力一天只能收割一两亩水稻,农机手开收割机每天能收割50亩左右,而无人收割机每天能收割七八十亩。除此之外,无人收割机不仅作业时间长、效率高,而且路线、株距更整齐,有利于降低粮食损耗。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现代农业科技产业链不断延伸,有助于带动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能获利、多得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纵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作用,节本增效是一个关键词。在河北保定涿州市,当地农业部门大力推广铁茬机械播种技术,大幅提高播种的效率和质量;在安徽马鞍山含山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应用省工、省时、省力、更高效;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采用先进除尘技术的烘干塔摆脱天气因素的制约……事实证明,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既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也能够极大提升农作物的品质,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有农户感慨:“有了科技撑腰,今年丰收底气足”。丰收的底气,来自大农机,来自新技术。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数据显示,小麦、水稻、玉米机收率分别超过97%、94%、7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目前的62%以上。只有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才能将“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有关部署。保障粮食安全,既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机智能装备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实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提高,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希望的田野上,新的技术正在应用,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