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抢农时,减损失——湖南湘西洪涝灾区加紧恢复农业生产见闻

发布日期:2023-07-10  来源:新华社  作者:谢奔 陈振海 戴斌  浏览次数:104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新华社长沙7月9日电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古丈县等地山区日前遭遇强降水引发洪涝灾害,部分设施大棚、农田被淹,农业生产遭受较大影响。7月以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洪水退去,雨势减弱,灾区干部群众齐心开展农田清淤、消杀,抢抓农时进行补种、改种,加紧恢复农业生产秩序。6月底7月初,湘西多个县发生特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连日来,记者在灾区

新华社长沙7月9日电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古丈县等地山区日前遭遇强降水引发洪涝灾害,部分设施大棚、农田被淹,农业生产遭受较大影响。7月以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洪水退去,雨势减弱,灾区干部群众齐心开展农田清淤、消杀,抢抓农时进行补种、改种,加紧恢复农业生产秩序。


6月底7月初,湘西多个县发生特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连日来,记者在灾区一线采访,看到干部群众奋起抗灾恢复生产。淤泥妨碍交通,当地就组织人员先用木板、砖石搭桥解决临时通行,继而动用机械加上人力抓紧清除;酷热下,刚退水的灾区空气中满是发酵的泥土酸味,村镇干部无暇顾及身上沾满的泥泞和飞虫,夜以继日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灾区抗灾恢复生产现场,很多人衣服都是反复汗湿、晒干,留下浪花一般的图案。

7月3日,在湖南湘西州保靖县阳朝乡猛科村,志愿者在搬运救灾物资。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保靖县阳朝乡猛科村村支书自家的院子,近日成了救灾集结点。村民、医疗队、志愿者、支援人员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受到外来救援力量鼓舞,猛科村村民们在积极抗灾自救的同时,也保持着生活热情。泡沫架桥、皮划艇运输、木板铲泥……每一位村民都在用自己最朴实的智慧和力量,铸就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趁着雨停了,咱们赶紧把这边的淤泥清理完!”在保靖县阳朝乡溪州村现代农业示范园,一家蔬果种植企业的负责人蔡玉坤正和工人清理大棚里厚厚的淤泥,抢收已成熟的蔬果,转移受影响较小的西红柿等秧苗。大棚内高温难耐,他们已经浑身被汗水浸透。

7月3日,在湖南湘西州保靖县阳朝乡溪洲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民在清理破损水管和受灾蔬菜。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前些日子暴发的洪水,让这座占地205亩的农业园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被淹没,8栋设施大棚被冲毁,还有20余栋受到损坏。

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承租企业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洪水过后,田间的病虫害风险升高,肥力、地力也会受影响,眼下我们正加快大棚内的淤泥清理和病菌消杀,修复受损设施,争取在7月中旬前全面恢复种植。”蔡玉坤说。

来到不远处的梭落坪村,记者看到,种粮大户何路云正顶着烈日,与工人一起操作农机进行插秧作业。机械轰鸣声中,一束束秧苗被整齐栽下。

何路云今年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其中100余亩在此次洪水中受灾,部分不久前才栽下的秧苗被冲走。这几天,何路云调度了4台插秧机同步作业,补栽秧苗。

7月3日,在湖南湘西州保靖县阳朝乡梭落坪村,农民在洪水过后补种水稻秧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最近正是湿热天气,早一点把秧栽下,就能多挽回一点损失。”何路云擦擦汗、喝了口水,对记者说,补栽秧苗之后,他还要加紧疏通沟渠、调配农资,“抓紧时间,把农时抢回来,把地再重新种起来!”

“截至7日,通过系列措施,全县已有4.5万余亩受灾农田得以基本恢复,恢复率近80%。”保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亮告诉记者,接下来将针对受灾农户无偿供应种子、化肥等基本农资,加快抢修、疏通灌溉设施,确保夏、秋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7月3日,在湖南湘西州保靖县阳朝乡溪洲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民转移蔬菜苗。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洪灾后,多地还紧急派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一对一”指导农户救灾挽损。

在灾情较严重的古丈县岩头寨镇草潭村,受洪水影响,村里沿河两岸的100多亩农田受损严重,水稻、玉米等作物大面积倒伏。

这是7月3日在湖南湘西州保靖县阳朝乡溪洲村拍摄的受损的农业大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农业技术人员赶到村里,在日头下与农户一起查看作物受灾情况,指导开展田间排水等工作,还为后续改种大豆、红薯等旱粮提供技术方案。”村支书邓仕林说,目前村里农田改种正紧锣密鼓进行,大家加紧恢复生产,全力确保不荒一丘田。

7月3日,在湖南湘西州保靖县阳朝乡猛科村,当地应急民兵协助村民清理淤泥。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古丈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宋冬健介绍,洪灾发生后,当地陆续派出2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下沉救灾一线,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和实际灾情,分区域、分作物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协助农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补种、改种。

“我们将加快救灾投入和技术支持,全力挽损,让受灾农户安心、放心,重振种粮信心。”宋冬健说。(记者谢奔 陈振海 戴斌)

责任编辑:李艳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