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名称
中低产田改良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技术类别:单项技术
(二)技术类型:技术服务
(三)技术基本情况:指技术研发推广背景、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1.技术研发推广背景
耕地是农业之本,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但粮食生产和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面临多重压力, 形势依然严峻。我国耕地存在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田比例大,障碍因素多,退化和污染严重,耕地占优补劣十分普遍等问题,尤其是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 70%以上。山东省中低产田面积 431.9万公顷, 占山东省耕地总面积的65.8%。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为耕层浅、瘠薄、盐渍化、酸化和板结,严重制约着中低产田地力和产能的提升,中低产田土壤结构不良、保肥保水性差、地表覆盖度低,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并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改良中低产田、提升产能对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实施综合措施对中低产田进行改良培肥,可以使大部分中低产田地力及产能提高1-2个等级。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主要改良技术有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农艺技术、化学技术、土壤培肥技术和综合技术。但这些技术还不能很好的发挥中地产田的产能,存在部分不足:(1)现有技术区域性强、针对性强,往往是对某一具体区域、某一种障碍因素的具体改良技术,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2)工程技术存在投入较大,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容易造成后期投入不足,改良效果逐年下降;(3)现有的微生物改良剂存在品种单一、物理性状差、性能不稳定,施用受土壤环境条件限制较多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微生物改良剂的大面积推广;(4)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土壤改良剂成本较高,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农民难以接受;(5)现有技术改良的中低产田,“治标”的多,“治本”的少。
2.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我省耕地地力整体不高、中低产田占比大的现状,解决中低产田普遍存在的土壤板结、酸化、瘠薄耕层浅、土壤微生物功能失调、有机碳含量低及种地养地不协调、作物可持续生产能力不强等问题。(四)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技术成熟度,技术示范展示或较大范围推广应用情况。
该技术可提高土壤质量1-2个等级,作物产量提高10%以上。
(五)提质增效情况:指技术试验、示范或推广过程中节约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等情况。
通过对具有板结、酸化、瘠薄等障碍的中低产田进行改良,可优化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升中低产田土壤生物功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固定,显著提升中低产田耕地质量和提质增效,作物增产8%以上,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六)获奖情况: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获得科技奖励等情况(选填)。
三、技术要点
指核心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主要内容
(1)有机质快速提升与地力培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2)微生物沃化土壤及肥沃耕层构建:提高耕层肥力,增强扩蓄增容的能力;
(3)土壤结构优化及质量提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
(4)作物产能提升及提质增效:种植模式优化、水肥运筹增效。
四、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应于各类具有耕层浅、瘠薄、盐渍化、酸化和板结障碍因素的中低产田土壤及肥沃耕层构建与产能提升。
五、注意事项
使用该技术时,注意首先要明确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其次明确中低产田的土壤养分和结构状况,第三明确主要种植制度,第四确定主要土壤和耕层改良目标及产量目标。
六、联系人信息
杨全刚 资源与环境学院
手机:15865388040
邮箱:yqg200205@126.com
项目来源: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