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名称
盐碱地水肥高效利用技术
二、技术概述(概述应简明扼要,可附2-3张照片、视频)
(一)技术类别:单项技术、技术规程。
(二)技术类型:技术服务、模式。
(三)技术基本情况:指技术研发推广背景、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1、技术研发推广背景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是我国现阶段最具农业开发利用条件的后备土地资源,是我国耕地“扩容、提质、增效”的重要来源。该区现有盐碱地资源800万亩、滩涂337万亩,受盐渍化、次生盐碱化威胁的中低产田近千万亩,在全国占比很大。同时,黄河冲积年均造地1.5万亩,随着沿海风暴潮防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盐碱土地后备资源还将逐步增加。但是,该区土地耕层土壤盐分含量高、土壤肥力低下,养分不均衡,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保护和高效生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和我省高度重视盐碱地开发利用工作。2013年国家科技部启动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2014年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等十部委共同颁布实施《关于加强盐碱地治理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4〕594号),对盐碱化土地治理和科技创新工作均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强调盐碱地治理利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如“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2015)”“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快改造盐碱地(2016)”“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2017)”“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2018)”等。2021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程, 推进酸化区域和盐渍化区域改良修复”。2021年10月,习总书记到黄河三角洲考察调研时,重点强调“用好盐碱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要加大研发力度,端稳中国粮,盐碱地大有可为”。盐碱地治理与高效利用已上升到政治高度、战略层面和国家目标,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深度研发滨海盐碱地水肥高效利用技术,探索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技术新路径,能够为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2、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
实现盐碱地作物栽培的高产高效,提高收益,降低耕层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
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技术成熟度,技术示范展示或较大范围推广应用情况。
该技术是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资助下形成的,目前拥有相关专利4项,发布地方标准3项。在滨州、东营建立多个示范基地。
提质增效情况:指技术试验、示范或推广过程中节约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等情况。
项目核心示范区粮棉作物平均单产提高8%以上,水肥利用率平均提高1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
(六)获奖情况: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获得科技奖励等情况(选填)。
三、技术要点
指核心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主要内容(文字应简明扼要,要点应有实际内容、可操作性强)。
优化施肥:增施有机肥,选用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源头消减盐分投入;
优化水分:以水压盐,减少返盐;
3、水肥协同: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
四、适宜区域
技术适宜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域。
五、注意事项
水分运筹需要根据自然降水量情况适时调整。
六、联系人信息
王会:资源与环境学院
手机:15753828163
邮箱:huiwang@sdau.edu.cn
项目来源: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