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谭芳林:从黄土高坡走出的湿地专家

发布日期:2023-06-3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黄海  浏览次数:155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谭芳林在闽江河口湿地开展互花米草治理研究。黄海 摄他,跨越山海、上下求索,从一名生长于黄土高坡的西北娃儿,成长为湿地领域的科研专家。他,甘于奉献、锐意进取,27年科研路上取得硕果累累:创立了福建省林科院的湿地生态学科,设计建设了全国首个大型全自动潮汐模拟实验室。先后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梁希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发

谭芳林在闽江河口湿地开展互花米草治理研究。黄海 摄

他,跨越山海、上下求索,从一名生长于黄土高坡的西北娃儿,成长为湿地领域的科研专家。

他,甘于奉献、锐意进取,27年科研路上取得硕果累累:创立了福建省林科院的湿地生态学科,设计建设了全国首个大型全自动潮汐模拟实验室。先后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梁希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他叫谭芳林,现任福建省林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林科院森林生态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2019年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2023年获“全国林草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投身滨海湿地研究,他初心不改

谭芳林出生在甘肃定西,这里历史上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艰苦的环境让他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在他的心底埋下了一颗渴望绿色的种子。

1989年,他如愿考入西北林学院,开始了林学本科和生态学硕士的7年学习生涯。1996年,由于巧合,踏出校门的他来到东南沿海,进入福建省林科院从事生态保护研究工作。2001年,经福建省委组织部考核选拔,他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世界林业研究中心学习。在美期间,他将当时国内少有人问津的互花米草治理作为学习研究的重点课题,为自己日后从事湿地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回国后,他积极投身互花米草治理及红树林恢复的科学研究事业。2003年,他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获生态学博士学位。2005年,他又进入厦门大学博士后工作站,有幸师从著名湿地生态学家林鹏院士,在湿地研究领域深耕不辍。

从面朝黄土到面朝大海,迎接他的除了春暖花开,更多的是烈日炎炎、蚊虫袭扰的考验。作为自幼生活在西北的年轻人,起初对海边的环境很不适应,甚至在滩涂上行走都十分困难,每次调查回来,齐腰深的淤泥让他成为黑乎乎的“泥人谭”,常年的风吹日晒,也让他记不清脱过几层皮。湿地科研之路可谓泥泞难行、荆棘遍布。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份事业,为了心中的绿色梦想,始终脚踏实地、无怨无悔。

潜心互花米草治理,他矢志不渝

“从事林业工作,没想到这辈子最重要的活儿,不是上山种树,而是下海除草!”他口中的这棵草,就是全球最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互花米草,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已在多个沿海省份快速蔓延,严重威胁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和沿海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如何控制其肆意扩张,也成为他关注的头等大事。

多年来,互花米草的治理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各国科学家尝试过各种方法,终因除治效果、环保问题、治理成本等因素影响,鲜有成功的案例,大面积推广的更是少之又少。

2001年底,当他回国后,由于当时湿地不归林业部门管辖,互花米草又不属于林业研究范畴,因此,多次申报互花米草治理的相关课题均未获立项,但他并不气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研究领域。

2005年,针对互花米草治理,他申报了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恢复项目,终于获得原国家林业局立项,成为国家“948”技术引进项目。他带领团队,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的治理技术和管理模式,结合福建实际进行消化和吸收,通过治理互花米草,恢复滩涂生境和底栖生物,从而提升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之后,又先后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始终围绕着互花米草除治技术、除治滩涂生境恢复,以及除治滩涂上红树林或其他乡土植被恢复技术等开展科学研究,带领学科团队披荆斩棘,在湿地动态演化、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互花米草治理、红树林和乡土植被恢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治理互花米草已经不再是世界性难题了!”经过多年持续攻关,他带领团队总结提出的“刈割加旋耕法”治理互花米草的技术体系,以及互花米草治理滩涂上红树林恢复技术,先后在漳江口、泉州湾、闽江河口湿地的生态修复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随后又在福建全省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为福建湿地生态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献计献策攻坚战役,他勇毅前行

2022年9月,为彻底消除互花米草的严重危害,福建省吹响了“向互花米草宣战”的号角,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除治攻坚行动中,谭芳林被寄予厚望,成为技术组的主要专家。

技术路线正确与否,事关攻坚成败。为了完成“一年明显见效,两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的总体目标,他挺身而出、勇挑重任,一边联合国内知名湿地专家开展科学论证,一边带领技术团队夜以继日反复研究,用最短的时间编制完成了《互花米草除治技术手册》《生态修复技术指南》,为攻坚行动的实施提供了科学遵循。在攻坚战役打响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奔波在福建全省33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对各地互花米草的除治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和评估,并向一线操作人员讲解互花米草除治技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今年1月,经过福建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总计13.6万多亩的互花米草被悉数剿灭,比计划提前8个月完成除治任务,攻坚行动初战告捷。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宁德召开全国互花米草防治现场会,总结推广福建经验做法,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攻坚行动。

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眼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没有丝毫松懈。随着福建除治攻坚行动进入管护阶段,如何拿出有效办法,防止野蛮的互花米草“春风吹又生”,让他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今年春节刚过,他就奔走于沿海各地,严密监测除治效果,认真排查隐患所在,并将有关情况和应对措施以技术组的名义写成调研报告上报福建省林业局,提出要充分利用4月到6月这段黄金期,对复萌区域进行二次除治,以巩固除治效果,减轻后期管护压力,为后续除治滩涂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治理互花米草是一场无法轻言胜利的持久战,但我们有信心和能力最终打赢它!”整装待发、扬帆起航,在新征程中,谭芳林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带领团队参与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应急揭榜挂帅项目中,持续为维护国家湿地生态安全,打造建设美丽自然的生态岸线奉献着光与热。

责任编辑:贺治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