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作物品种审定领域动作频频。5月末,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农业农村部同期发布了2023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日前,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197个小麦新品种,这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专用特用小麦新品种为全国小麦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
近几年是我国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品种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说,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市场化导向和“放管服”改革要求,开通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渠道,建立品种分类评价标准,统筹品种审定与保护管理,释放了育种创新活力,加快了品种选育步伐,审定推出了一大批新品种,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需求。
从品种数量看,审定品种大幅增加。5年来,国家级审定品种7086个,其中玉米、水稻占86%;高产稳产品种占三分之二。从单产水平看,审定品种试验亩产稳中有增,小麦由2017年的416公斤提升到目前的488公斤,涨幅达到17%。从选育主体看,企业自主选育或合作选育品种占比增加,由2017年的50%左右提高到75%,企业已成为育种创新的主体。
从品种质量看,优质绿色品种加快推出。5年来,国审优质绿色品种逐年增多,累计达到2267个,占比达到三分之一。其中,水稻绿色优质品种1845个,抗病品种占比增加12个百分点;2022年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优质品种占比首次超六成,兼具绿色、优质、高产的“三好品种”有22个。小麦优质强筋、弱筋品种99个,优质弱筋品种从无到有,在黄淮麦区还首次审定了抗赤霉病品种和抗逆节水品种。玉米适宜食用的鲜食和爆裂品种357个,种植效益是普通品种的2到3倍。
从品种类型看,专用特用品种陆续审定。国家品种试验先后增设适宜机收机采、耐盐碱、短季棉及特殊用途品种类型。玉米审定了籽粒机收品种85个,助力破解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问题。首次审定了机采棉品种5个,大幅提升了采收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针对盐碱地综合利用,审定了11个耐盐碱水稻、4个耐盐碱小麦品种,开通了耐盐碱大豆品种试验。针对带状复合种植需求,遴选推荐了8个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苗头性大豆品种。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品种。张兴旺表示,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都是贯穿着品种展开的,品种审定是品种管理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事关种业振兴全局。当前粮油生产的突出问题是产能提升赶不上需求增长,供求紧平衡状态将长期存在。现在靠扩大面积来提高产能已经很难了,必须也只能靠主攻单产。要着眼农业生产紧迫性、战略性、前瞻性需求,严格品种审定全链条管理,不断提高育种创新水平。农业农村部已制定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今年重点先从大豆和玉米抓起,其中品种是首要的。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说,2023年是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的关键之年。落实种业振兴行动部署,品种审定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任务,科学把握品种选育推广规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建立品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更好发挥审定对育种创新的“指挥棒”作用,加快培育推出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专用特用优良新品种,为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品种支撑。
开展品种展示评价是加快新品种推广的平台,也是对审定品种跟踪评价的抓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介绍,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对10种农作物241个优良品种进行重点推介,今后还将逐步扩大目录作物范围,完善发布信息内容,更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和农民用种的需要。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初步构建了由120个国家展示基地和1300多个地方展示点构成的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网络。各地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品种展示评价、现场推介活动。
眼下正是“三夏”麦收时节。据了解,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在研究修订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完善试验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对照品种,严格品种审定管理,将针对今年部分地区穗发芽问题开展小麦抗穗发芽指标鉴定,为提升小麦大面积单产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记者乔金亮)
责任编辑:何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