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群
Coliform
定义:一群与粪便污染有关,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学科:微生物学_应用微生物学
相关名词:乳糖 指示菌 培养基
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分类命名,它不代表某一属或某一株细菌,而是指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群”细菌,这些细菌在系统发育上并不具有相关性,其共有特性包括需氧或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是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状细菌。具有上述特性的细菌都属于大肠菌群,常见的如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多存在于恒温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的,由于其大量出现在粪便中且和肠道病原菌呈一定的相关性,同时相对来说较易检出,因此作为肠道病原菌的指示菌被用于水质及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中,现在已成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大肠菌群数的高低代表了水或食品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其中存在着肠道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险性。不同地区对不同水质或食品的大肠菌群数量限制不同,例如我国最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总大肠菌群数为不得检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4789.3-2016)中使用的大肠菌群计数方法是MPN(most probable number,最大概率数)法和平板计数法。前者是统计学和微生物学结合的一种定量检测法,根据培养结果应用统计学概率论推算出待测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最大可能数,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低的样品;而后者是直接在固体培养基上对微生物进行培养,依据特征性菌落进行计数,使用与大肠菌群含量较高的样品。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利用特征性培养基去检测样品中是否有满足大肠菌群所有共有特性的细菌存在,并进一步推测其数量,从而表征样品的受污染程度。
(延伸阅读作者: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李凡)
责任编辑: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