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迎来芒种节气,农耕由此开始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大忙时节。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从全局高度通盘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力促农田从“望天收”向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转变,新建现代化灌区也将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
调蓄水源平衡旱涝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复杂多变的天气,对夏收、夏种、夏管带来进一步挑战。
中国气象局消息显示,预计今年芒种期间,我国江南、华南多降水过程。预计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降水偏多。南方“梅雨季”或将由此拉开大幕。
与南方雨水日渐频繁形成对比的是,北方迎来今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从侧面真实地反映出我国的基本水情: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基本水情更深刻地折射着推进国家水网建设的现实需求。毕竟,降水灌溉不同季、水土资源不匹配,被认为是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从全局高度通盘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以丰补枯、跨期平衡,在空间层面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有效增加农业灌溉水量和面积,切实提升灌溉水源保障程度,促进地尽其力、水尽其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这个“国之大者”,进行了统筹谋划,以充分发挥国家水网建设在夯实农田灌溉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形成“一张网”,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通过调蓄水源平衡旱涝,保障对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无疑会受益于“一张网”的建成。
“流域之间的水源调配,形成网状布局和分布,势必有助于激发综合效益,其中就包括激发更为长久可持续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总工程师王银堂对记者表示,尤其是调配水源对平衡旱涝,避免形成旱涝灾害和次生灾害损失能够发挥直接作用。
在王银堂看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干旱和洪涝情况,唯有持续强化水利投入,加大蓄洪调节能力,持续提升和完善江湖河、农田水利设施,确保丰富的灌溉用水,才能进一步丰富田间管理手段,继而加大从容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实际上,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已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我国已基本建成防洪减灾、城乡供水、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国之重器发挥巨大效益。
“一系列重大水利设施的建设,带来蓄洪调节能力的提升,发挥出从容应对枯水旱期和丰水涝期的积极作用。”王银堂说,更能保障包括粮食生产、居民正常生活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维持正常秩序。
水利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总库容9000多亿立方米,水资源调控能力约30%;5级及以上堤防约32万公里,保护了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区。各类水利工程逐步由点向网、由分散向系统发展,成为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须重视有效灌溉
建设高标准农田,不可忽视水利设施建设。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大中型灌区7330多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7亿亩。有效灌溉面积占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的一半以上,灌溉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超七成。
可见,确保灌溉区面积内的粮食产量对于全年的粮食生产而言至关重要。正因如此,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更加重视水利设施的提升,继而带来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其中明确,“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开展120多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约8800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约70亿立方米。
此外,还要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同步开展灌排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优先将大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使更多的农田从“望天收”转变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用全球6%的淡水、9%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1%的人口,水土资源短缺制约了粮食生产,这需要更加重视灌溉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的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确保旱期有所灌,涝期有所排。姜文来认为,加快推动国家水网建设,是提升高标准农田灌排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对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有裨益。
“降低局部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农耕生产正常秩序,就能够实现粮食的稳产和丰产。”姜文来说。
一直以来,基于我国整体水资源短缺的客观现实,强化水利设施建设不仅是客观需要,更应是主动作为。姜文来认为,在用水机制上向农业用水倾斜,形成农田灌溉用水效率提升的保障机制,促使灌溉面积持续增加,既是解决水资源匮乏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另据记者了解,《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还提出,将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灌区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灌区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记者童彤)
责任编辑:王丽娟 周子勋 王继承
总平台审核编辑:蔡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