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山东济宁“3个三”模式擦亮国际湿地城市名片

发布日期:2023-06-0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曹朋 郭朝阳  浏览次数:4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湿地汇锦,水绿交融。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探索实施全面管护、全域建设、全链增效“3个三”湿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坚持科学高效开发利用,走出了一条湿地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共赢之路。济宁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绿意盎然 刘显保 摄“三向发力”,全面构建科学管护体系。济宁市坚持“党政主责、县乡主推、群

湿地汇锦,水绿交融。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探索实施全面管护、全域建设、全链增效“3个三”湿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坚持科学高效开发利用,走出了一条湿地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共赢之路。

济宁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绿意盎然 刘显保 摄

“三向发力”,全面构建科学管护体系。济宁市坚持“党政主责、县乡主推、群众主体”三向发力,将湿地保护纳入市党代会报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市国土空间规划,连续10年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制定《济宁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济宁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一2025)》等系列文件。将湿地保护任务目标纳入县级政府评价内容,湿地保护率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健全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管护联动网络;成立南四湖流域管理办公室,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和“绿盾”行动,统筹综合管理,压实属地责任,从严执法保护。发布《湿地保护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组建志愿者队伍,建成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处、湿地宣教基地5处、湿地学校3所、湿地科普长廊10处,营造了人人了解湿地、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个领域”,全域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济宁市突出抓好“城市湿地、小微湿地、塌陷区湿地”三个领域生态建设,围绕建好“家门口的湿地”,在市、县(市、区)城区开展河流湿地、人工湖湿地等保护修复和水体治理,建设一批具有湿地景观特色的城市湿地(湖泊)公园,利用镇村驻地及周边河道、沟渠、坑塘等重点区域,通过实施清淤疏浚、驳岸修复、水系连通等措施,建成120亩以下具有农村特色的河流、坑塘、植物园等小微湿地39.7万亩。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重点工程24项,探索形成划方整平、挖深垫浅、生态治理等6种治理模式,对长年积水重度煤炭塌陷地进行造岸、植树种草。目前,济宁城市湿地面积达79.4万亩,推动创建湿地乡镇32个、湿地村居56个、小微湿地124处,打造精品小微湿地10处,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52万亩,形成湿地面积3.5万亩。

“三类项目”,全链做好经济增效文章。济宁市打造“特色生态农业、休闲生态旅游、碳汇生态模式”三类项目,发展绿色经济。依托采煤塌陷地治理后形成的独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发展精品苗木花卉种植、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依托黄河下游湿地(山东段)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融入人工智能、全息影像等科技元素,打造集湿地演变、野生动植物展示等于一体的江北最大湿地科普馆。加强退化湿地系统修复、固碳增汇等方面研究,推广高固碳能力树种等湿地植物种植,持续改善湿地水体对碳元素的吸收与转化,实现湿地碳汇能力稳步提升。如今,济宁市邹城市靶向珍珠养殖项目年可出产淡水珍珠5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300万元。以济宁市微山县的微山岛、南阳古镇、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两岛一湿地”景区为龙头,每年举办的微山湖龙舟大赛、荷花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20亿元。预测济宁市湿地年固碳量达17.4万吨,可产生经济价值2100万元。

目前,济宁已建成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4处,全市湿地面积达228万亩、湿地率13.62%,每年湿地可产生经济价值约30亿元。如今的济宁,因水而立、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济宁将借鉴各国际湿地城市的先进经验,加强保护管理,扩展功能效益,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城市典范。

责任编辑:杨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