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安徽合肥巢湖:破解“垃圾围村”留住返村人

发布日期:2020-05-09  浏览次数:151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唐爱红在自家的菜地里干活。新华社记者 陈尚营 摄这个五一假期,60岁的唐爱红没有出远门。没事就去家门口的菜地里转转,给辣椒苗浇水,拔拔韭菜地里的杂草,顺手摘一把嫩蚕豆回家。这里是唐爱红的老家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白庙唐村。从20多岁离开后,这是唐爱红第一次回来体验这样的生活。她说:我在省会合肥生活了30多年,去
 

 

唐爱红在自家的菜地里干活。新华社记者 陈尚营 摄

 

这个“五一”假期,60岁的唐爱红没有出远门。没事就去家门口的菜地里转转,给辣椒苗浇水,拔拔韭菜地里的杂草,顺手摘一把嫩蚕豆回家。

 

这里是唐爱红的老家——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白庙唐村。从20多岁离开后,这是唐爱红第一次回来体验这样的生活。她说:“我在省会合肥生活了30多年,去年年底回来,我不舍得走了。”

 

在唐爱红的记忆里,她还年轻时的白庙唐村,门前垃圾堆、土路全是灰。“那时候主要是要吃饱肚子,哪还考虑什么环境不环境的。”唐爱红说,当年去合肥,一方面是想去大城市挣钱让生活过得好一些,另外一方面,也确实觉得农村脏乱差。

 

如今,唐爱红的孩子们都已在大城市扎根,而2019年年底回到老家村庄的她,却不愿意再回去了。“花红柳绿,种点小菜,没事与邻居坐坐,吃完饭到村口塘边转转,舒服得很。”唐爱红说,这次回来一看,农村变化太大了,村里空地要么栽了树,要么种了草,公路通到家门口,几位保洁员,把村里村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垃圾都分类投放到垃圾桶。

 

昶方村整洁的村道。新华社记者 陈尚营 摄

 

白庙唐村的改变,得益于巢湖市开展的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2016年年底前巢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2017年6月起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能搞得太复杂,否则村民们理解不了,也就没法推行。”巢湖市农村环境整治办公室负责人韩金明说。

 

当地根据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把垃圾分成了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让村民们进行初分。每个村民家门口都摆放了一黄一蓝两个垃圾桶,黄色桶装玻璃、塑料等不可腐烂垃圾,蓝色桶装剩菜剩饭、果皮等可腐烂垃圾,桶上有标识,简单易行。

 

唐爱红可以接受这样的垃圾分类:“平时留在村里的人,文化水平整体都不高,你分得越细,越搞不好。”

 

 

在邻近的黄麓镇昶方村,66岁的保洁员夏长叶还承担着宣传垃圾分类的工作。“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房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这一度是昶方村的真实写照。“原来村子里没有垃圾桶,我们就把垃圾直接扔到沟渠、水塘里。”夏长叶说,刚开始搞垃圾分类,村民们也不大习惯,不过通过宣传,慢慢地也都接受了,现在这么干净的环境,谁随手扔个垃圾在地上,都不好意思。

 

现在的巢湖农村,曾经常见的垃圾堆、白色垃圾,现在基本没了踪迹。“我们有个说法,只要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垃圾都要清理。”韩金明说。

 

合肥学习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