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咸宁,咸安区永宏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能银是位“90后”,高中毕业后,父母本想让他跳出“农门”外出打工,可他偏偏有个“种粮梦”,下决心要在农业种植上闯出一条新“稻”路。
在一大片稻田边找到梁能银时,他正忙着“接单”。“徐总,我马上调度人来帮你割油菜。”安排好农机手下午去收割油菜后,他又习惯性地查看了一遍田里的早稻生长情况。尽管忙得不可开交,可他那张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始终挂着心满意足的笑。
“我觉得种田很好玩,每天都可以接触到不一样的事。比如今天又可以插秧又能打田,还要去割油菜,晚上可能还要加班。”在梁能银的眼里,种田是那么有意思,记者不禁探究起缘由。
梁能银呵呵一笑,他说自己学历不高,本事不多,但心里一直有一个“种粮梦”。2010年,在外短暂打工的梁能银返乡了。回到老家咸安区向阳湖镇广东畈村后,梁能银每天都到村头的田间转一圈,撂荒的粮田让他觉得可惜,传统的牛耕方式更让他坚定了换一种方式种粮食的决心。
回村后,梁能银贷款20多万元,买了一台拖拉机、两台收割机,他想开展以机代牛的农机农事服务,不仅自家田能用上,周边百姓也能购买服务。可事与愿违,梁能银清楚地记得,农机买回家后,村里的农户还是习惯于牛耕地、人插秧。大家伙还说:“我们有牛耕地,为什么要花钱找你服务?”梁能银没有气馁,他自己承包了近200亩地先种给大家看,那年秋天当他用两台收割机割完100亩稻子时,一下子刷新了村民们对种田的认知。原来,用农机种田可以种得如此轻松、高效。
“他不是我们以前的老种法,是高科技的种法。以前不敢想,现在多快啊。”73岁的村民戴炳东告诉记者,自从家里的地交给梁能银管理后,从种到收基本不用操心。
为了让乡亲们看到种粮食也能挣大钱,梁能银不断地改进种植模式、精选优良品种,他引进新品种两优47早稻,采用双季稻栽种模式,每亩地每季产量都过1000斤,1亩净利润能达到1000元。
到2021年,梁能银的种田规模达到了1800亩,成为了咸安区最年轻的“90后”种粮大户。也是在这一年,梁能银有了一个新身份——“田保姆”,他联合周边农机手一起成立了咸安区永宏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开展全程农机农事服务,服务面积超过5000亩。
在合作社运营上,梁能银还创造性地采取田间管理责任制。他将所有农田划分成块,每块农田,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负责人可参与合作社分红。社员易庭生说:“眼前这片田是我在承包管理,大概180亩,大小事情都要管,稻子收起来也是我销售,卖得好我分红就高,搞了七八年了,一年能赚四五万块钱。”
千亩田畴稻叶齐。站在绿油油的稻田边,梁能银展望着未来。梁能银的理想是,做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穿着皮鞋也能把田种了。
梁能银说:“下一步,我还要扩大规模,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带领乡亲们在种粮路上赚取更多的真金白银。”
责任编辑:张鋆 王汉敏
总平台审核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