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自然与地理 » 正文

科技名词 | 风化作用 weathering

发布日期:2023-05-23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浏览次数:10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风化作用weathering定义: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学科:土壤学_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相关名词:成土母质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延伸阅读】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

weathering

定义: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学科:土壤学_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

相关名词:成土母质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风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基础。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称为土壤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单一类型的岩石风化通常会产生贫瘠的土壤,而多种岩石的风化物质则具有更丰富的矿物多样性,有助于形成更肥沃的土壤。岩石矿物的风化按作用因素和作用性质的不同,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这三类风化作用不是孤立进行的,常是同时同地发生且相互影响。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植被、地形和岩石特征等。

1.气候。气候是影响风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温度、降水的变化以及生物繁殖状况来实现。在昼夜温差或寒暑变化幅度较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更容易发生。温度变化的频率比温度变化的幅度更为重要。降水则是通过介质的温度变化、水溶液成分变化、植被的生长来影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植被。植被一方面直接影响生物风化作用,植被茂盛生物风化作用强烈,植被稀少生物风化作用较弱,另一方面又间接影响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岩石表面长满植物,减少了岩石与空气的直接接触,降低岩石表面温差变化,削弱了物理风化作用。但茂盛的植被却带来更多的有机酸和腐殖质,使周围环境中水溶液更具有腐蚀能力,从而加速了化学风化作用的进程。

3.地形。地形条件包括地势高度、地势起伏和山坡方向。地势高度影响气候的局部变化,进而影响风化作用的类型和速度。地势陡缓影响地下水位、植被发育及风化产物的保存,因而影响风化作用的进行。阳坡、阴坡的风化作用类型和强度不同。阳坡日照时间长,湿度较高,植被多,风化作用较强烈。

4.岩石特征。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和裂隙影响风化作用。岩石由矿物组成,不同的矿物抗风化能力不同。由橄榄石、辉石、长石等组成的岩浆岩易风化,而由石英砂组成的沉积岩抗风化能力强。组成岩石的矿物粒径、分布特征、胶结程度及层理对风化作用的速度和强度都有明显影响。岩石的裂隙发育增加了水和空气与岩石的接触面积,促进风化作用的进行。

虽然风化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活动可以加速这一过程。例如,燃烧煤炭、天然气和石油会向大气中释放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当这些化学物质与阳光和水分结合时,就会变成酸,它们以酸雨的形式落回地面。酸雨能迅速风化石灰石、大理石等。酸雨的影响经常可以在墓碑上看到,它使名字和其他铭文无法辨认。

(延伸阅读作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秀芝)

责任编辑:张鹏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