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的多肉“共富工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浙江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拓宽百姓就业致富新路子,打造强村富民新场景。
2022年9月,浙江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共富工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3年打造1万家“共富工坊”,实现山区26县乡镇全覆盖、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全覆盖。目前,全省建成“共富工坊”5599家,累计吸纳农民就业27.8万人。
党建引领 全域建设
走进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浦坝港镇的“红五星·共富工坊”,村民们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工坊主要从事汽车坐垫来料加工业务,吸纳了周边近百个闲散劳动力,带动村民月均增收超3000元。
在浙江,类似的工坊已遍地开花。它们由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而成,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在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机制新气象。
坚持党建引领,浙江把“共富工坊”纳入党建联建机制,强化部门、镇街、村社、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等统筹协同。建立4700多个工坊党小组,选派5600名机关、乡镇和企业党员干部担任工坊管家,加强对工坊的政治引领、运维管理和安全监督。
加强综合集成,各地注重从项目引进、资金扶持、选址建设、就业培训等各环节,全链条保障工坊建设。台州成立农民收入提升专班,在乡镇(街道)成立“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开展产业进乡村等系列专项行动,形成“共谋、共建、共促”的建设局面。
到村到户,精准建好工坊。各市县组织部门会同涉农涉企部门建立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四张清单”,推动企业所需与村情民情精准对接。湖州对5300余名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推动共富路上“一个不落”。
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浙江全域建强“共富工坊”,充分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加快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强村富民惠企的发展优势、共富优势。
项目进村 就业到户
“感谢村里提供的招工信息,让我有机会到离家很近的新凤鸣共富车间上班。”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泉心村村民张聪说。在镇党委统筹下,新凤鸣集团与周边13个村开展党建联建,建立“共富工坊”,推出灵活就业和固定用工两种方式,定向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
建设“共富工坊”,出发点是“扩中”“提低”,落脚点是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各地精心打造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电商直播式、农旅融合式、品牌带动式、产业赋能式六种模式的工坊,把项目带进村,在百姓“家门口”架起致富桥梁。
产业是“共富工坊”的核心要素。遂昌县野生箬叶资源丰富,但一直未能形成产业。当地与五芳斋等粽子龙头企业结对,打造箬叶“共富工坊”集群,构建起集中采摘、上门收购、统一加工的箬叶产业新模式。
依托数字下乡、电商进村,电商直播式的“共富工坊”连接起各类电商企业、直播平台和村党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实现村企“双向奔赴”。嵊泗县枸杞乡依托丰富贻贝海洋资源,打造“东海红·共富工坊”,发展“直播带货”“线上展览”“线上推广”等电商新模式。衢州市柯城区打造红小播“共富工坊”,让“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
在美丽乡村间,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助力产村融合、农旅互促,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玉环市干江镇栈头渔村“共富工坊”探索“农民持股”模式,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民宿、乡村研学等新业态,980位上栈头村村民变身乡村旅游项目“股东”,累计获得分红600万元。
景宁县东坑镇多肉“共富工坊”通过送种苗、送技术,引领村民打造“多肉庭院”,让深藏大山的深垟村变身“多肉石寨”网红村。该村发展农家乐、民宿12家,带动消费1000余万元。
浙江省玉环市干江镇栈头渔村“共富工坊”分红
强化保障 共建共享
“多亏德清县农商银行,不用抵押就给了280万元信用贷款。”德清县某水产养殖企业负责人、“水精灵”共富工坊牵头组建者归毛头说,他引进“太湖2号”原种后,急需大笔资金投入技术攻关、种苗养殖,农商行的贷款解了他燃眉之急。
推动“共富工坊”建设提质升级,要素支撑是关键。浙江各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和优势,统筹调度资源力量,因需赋能,保障工坊高效运转。
宁波联动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8个涉企涉农部门制定出台项目引进、资金扶持、农创客培养等12项政策,并选派2000余名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为“共富工坊”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湖州创设“党群创富贷”,协调全市35家银行,为参与“共富工坊”建设的企业和村级组织,以及入坊中低收入农户提供信用贷款。
丽水结合“十万技能人才共富能力大提升行动”,整合部门、致富带头人、科研团队、线上平台等技能资源,链接农业主体和新业态培训基地,建立特色产业共富技能学堂,开展群众性培训,覆盖5万多人次。
以数字赋能工坊建设,浙江打造“共富工坊”数字化应用场景,入驻市场主体4100余家,智能匹配供需1.2万次,及时解决工坊闲置、生产异常、安全隐患等问题,此外,进一步建立责任落实、跟踪督导、晾晒争先等机制,对村企合作成效明显、带富效果好的村(社区)党组织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两新”党组织,在“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工程以及“两优一先”、兴村治社名师、担当作为好支书等评选中予以倾斜。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责任编辑:赵晓霞 沈华军
总平台审核编辑:傅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