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吉格家庭民俗牧户游景点。米吉格道尔吉 摄
生态在保护中建设发展
新巴尔虎右旗在全旗实施草畜平衡、退牧还草、草原改良、防沙治沙等生态系统工程。目前,已落实9.81万亩退化草原修复项目资金1222.5万元,将于近期开工建设。5.5万亩修复和改良重度退化草原项目资金330万元已落实,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呼伦湖保护区核心区18万亩禁牧方案已编制完成,待批复后实施。加快推进巴尔虎黄羊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开通黄羊通道、拆除核心区网围栏48公里、实施核心区禁牧56万亩。在阿拉坦额莫勒镇、克尔伦苏木、贝尔苏木各建设一处粪污无害化处理及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厂,目前750万元项目资金已到位,正在进行土地审批和招投标准备。
全力打造呼伦贝尔羊良种繁育体系,在芒来嘎查扩建种羊扩繁基地,目前300万元项目资金已落实,已完成专家评审,环评、土地预审选址,正在办理草原征占用审批。拟投资1680万元建设马产业项目,在阿拉坦额莫勒镇建设集酸马奶标准化生产、蒙古马展示、马术表演、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马产业基地1处,在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建设马文化旅游基地1处,在具备条件的苏木镇建设马奶源基地5处,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初步完成选址,正在办理可研批复。
大型机械在新巴尔虎右旗机动草场上进行割根作业。西日呼 摄
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新巴尔虎右旗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中俄蒙三国交界处,全旗总面积2.52万平方公里,辖3个镇、4个苏木,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11个民族,总人口近4万人。
米吉格道尔吉家的家庭牧业游基地,设施齐全完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他说,仅去年一家人就接待了800余名各地游客,为了保护草原,在新右旗仅有米吉格家庭牧场、乌斯日乐图家庭牧场、巴尔虎蒙古部落等5家特色牧户游景区。
新巴尔虎右旗有效草场面积3429.6万亩,境内拥有呼伦湖、贝尔湖两大湖泊。草原上遍布药用植物36种,野生动物35种,鸟类292种。呼伦湖还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北方第一大湖,距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27公里,湖长93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民族融合,造就了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新巴尔虎右旗有国家A级景区贝尔湖、宝格德乌拉(圣山)景区、乌兰诺尔湿地、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呼伦—贝尔湖地质公园、阿敦楚鲁石洞、达喜朋斯格庙、0号界碑、阿日哈沙特口岸等景点。
该旗将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根据游牧文化特点,确定在不改变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下,依靠新巴尔虎右旗得天独厚的温带草原风光和巴尔虎民俗文化两大旅游亮点,打造以家庭牧场为主,以体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巴尔虎牧户旅游品牌,为游客提供蒙古包特色民宿、特色美食,可参与骑马、骑骆驼、赛马、套马、搏克、射箭、篝火晚会、挤牛奶、剪羊毛、熬奶茶、搭建蒙古包等娱乐活动。
草原生态系统敏感而脆弱,一旦破坏很难修复。如何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该旗提出不开发大型旅游景区,他们在“旅游+”的方向上努力想办法,推出了“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体验”“旅游+低空飞行”等项目,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基础上向外拓展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文旅小镇,每个苏木都有背后的文化做支撑,开发生态观光游、体验、研学等旅游思路。今年将重点打造迎亲草原民俗文化产业园,5月20日开始已经有手工艺人和贫困户入驻,产业园将建设成为全旗游客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非遗展示、民俗特色餐饮、电商等一站式服务,让游客足不出园就能体验到草原特色服务和民俗风情。
据介绍,2019年,新巴尔虎右旗共接待游客5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亿元,全旗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
在保护生态的进程中,新巴尔虎右旗还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外围进行轻旅游开发,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品牌。依托阿日哈沙特口岸,做好跨境旅游线路推介营销和中蒙边境文化体验及特色旅游商贸,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芒来嘎查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右一)与牧民阿拉登昌夫妇一起查看拆除网围栏后的草场长势。西日呼 摄
生态保护促增收致富
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东庙嘎查距离呼伦湖最近只有两公里,这个嘎查现有住户319户,人口597人。嘎查有一对神仙眷侣,女主人名叫牛根玲,今年43岁,两个孩子都在外地读大学,夫妻俩就在嘎查的种植园里务工,真正实现了出家门就能就业的心愿。
牛大姐告诉记者,去镇里打工不仅距离远、交通不方便,而且不能照顾家里的牛羊、家禽。正好赶上嘎查需要人手,她就跟丈夫一起报了名,这样既能照顾家里的牛羊,每个月还有8000多元的工资,不比在外面打工挣得少。
在田间忙碌的“牛大姐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也实现了壮大集体经济、为牧民增收的心愿。
内蒙古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