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一辆载着12桶鱼苗的货车驶入山东威海南海新区前岛渔港,志愿者们拎着桶朝着海面倾倒,一时间海水被激起浪花,鱼苗入住“新家”,欢快游动……这是南海新区增殖放流的景象。
“这次放流的大泷六线鱼,是我们选育的新品种,总共11万尾,每尾鱼苗达到8厘米长。”工作人员说,该新品种他们已经研发了3年之久,为了更全面地评估新品种的适应性,在大规模放流前,他们邀请科研院所专家进行了试验,对摄食习性、回捕率及放流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共有两家苗种供应单位参与,共计放流60余万尾鱼苗。“通过开展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海洋生物量,养护海洋渔业资源,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南海新区社会工作部农业海洋办相关负责人说,后期还会继续放流黑鲷、日本对虾、许氏平鮋、斑石鲷等16类苗种,放流总数达5000万尾。
增殖放流是南海新区海洋生态修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举措之一。南海新区已经连续多年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来维护海洋生态资源平衡,近年来共增殖放流各类鱼苗近2亿尾,有效修复了渔业种群结构,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威海南海新区是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之一,有85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海洋,南海新区不断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整治修复海岸线,修复滨海湿地,科学利用里岛、牛心岛等7个海岛资源,恢复海域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生存环境,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海岸带。目前南海新区海域有浅海和潮间带生物资源约211种(属)。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任博
总平台审核编辑:白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