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世界上哪种植物最稀有?浙江舟山普陀山岛上的普陀鹅耳枥肯定要算上一份!野生的普陀鹅耳枥,目前全球仅一株。
普陀鹅耳枥
普陀鹅耳枥是桦木科鹅耳枥属乔木植物,树皮呈灰色,小枝呈棕色,疏被长柔毛和黄色椭圆形小皮孔,后渐无毛而呈灰色。叶呈厚纸质,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5厘米至10厘米,宽3厘米至5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呈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刺毛状重锯齿。雄花、雌花于春季开放,果实于9月底10月初成熟。果序长4厘米至8厘米,具果苞4对至8对,小坚果呈卵圆形。
普陀鹅耳枥有多稀缺?
因为太过稀有,这棵野生的普陀鹅耳枥被称为植物中的“地球独子”,它的受保护级别也非常高。在国内,1999年8月4日,普陀鹅耳枥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保护等级为Ⅰ级,且在该名录的2021年版中,其保护等级不变。在国际上,普陀鹅耳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这棵野生的普陀鹅耳枥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山风景区的佛顶山慧济寺西侧,树龄约250年。
普陀鹅耳枥
为什么如此稀有?
专家称主要还是它自身的原因,其传粉、结实与种子发芽都不容易完成。这种植物开花后的雌雄花相遇、完成传粉的时间只有9天,且自花传粉成功率低,所以开花后的结实很少,即便结出果实,也容易被此地多发的海风吹掉,还有就是普陀鹅耳枥种子种壳厚、坚硬,发芽率低,这些原因使得普陀鹅耳枥的自然代际繁殖比较困难。
普陀鹅耳枥
人工救助“子孙满堂”
在摸清濒危原因后,科学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验工作,最终达到保存该物种的目的。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时搭载了包括普陀鹅耳枥在内的4种中国特有树种进行太空育种试验。
太空育种试验
普陀鹅耳枥幼苗
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合力攻关研究,如今繁育的普陀鹅耳枥子代苗木已经达到4万株,创造了该物种人工子代群体数量的新纪录,并逐渐引种到浙江省内外相关植物研究机构进行迁地保存,人工子代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曾经的“地球独子”如今已是“子孙满堂”。
来源:浙江学习平台 掌上普陀客户端
作者单位: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宋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