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走近桑树,去了解它的神奇之处。
桑果(图片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浑身是宝的古老树种
天地四方,无不养蚕种桑。早在殷墟遗址的甲骨文残片中,就已经发现了“桑”字的象形文字,形如枝叶茂盛的桑树。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清代张宗法的《三农纪》等著作中,都记载着桑树的栽种方法。
可见古代桑树种植非常普遍,被视为极有经济价值的树种,推动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诗歌,都可以找到吟诵桑树的语句,可见它已渗透到古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桑树可谓浑身是宝,桑材致密,古人常取10年至15年树龄的桑木制成弓(桑弧)、刀把或者木屐,20年树龄的桑木常被作为制造犊车(牛车)的材料;桑果富含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桑树皮制成的桑皮纸纤维细密、纹理清晰、吸水性强,耐腐蚀;桑树的枝叶和树皮更是天然的植物染料;桑树根系发达,萌芽力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是水土保持的优选树种。
丝绸之路的“缔造者”
桑蚕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它们以桑叶为食,蚕茧可缫丝,桑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栽桑养蚕,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授人们种桑、养蚕、抽丝、织布的技艺,使人们穿上了漂亮、舒适的衣裳,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
蚁蚕(供图/李志清)
到了商朝,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西汉时期,在汉武帝的推动下,中国的蚕丝与丝绸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中亚、西亚并到达欧洲。
桑树成为丝绸之路的“缔造者”之一,成为中国联系世界,融合世界经济的纽带。一株株或大或小的桑树,在植桑、采叶、养蚕、纺织、印染等一系列繁重复杂劳动中,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为何有的桑树不结果?
你见过不结果的桑树吗?原来这是桑树雌雄异株现象导致的。每年4月至5月的花期之际,成年的桑树枝叶间便结满了一串串绿色的花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花序都能实现“蜕变”。
只有雌性桑树才能结出美味的桑果,而雄性桑树的绿色花序在花粉散尽后就随风散落了。因此,如果恰巧某个地区桑树种植的比例严重不均,甚至都是雄性桑树,就不会出现人们摘食桑果的景象了。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宋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