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正文

马球 狩猎 春耕……来看看文物里的清明节

发布日期:2023-04-05  来源:三秦网  浏览次数:10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时的清明,除了祭祀外还有很多丰富有趣的习俗,如禁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等,这些都被不会说话的馆藏文物默默地诠释着。长安城里的“马球大赛”在中国古代传统体育项目中,有一种骑在马上以杖击球的运动项目——马球。唐代长安城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时的清明,除了祭祀外还有很多丰富有趣的习俗,如禁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等,这些都被不会说话的馆藏文物默默地诠释着。

长安城里的“马球大赛”

在中国古代传统体育项目中,有一种骑在马上以杖击球的运动项目——马球。唐代长安城,有宽大的球场,唐玄宗、唐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马球大赛”,无比惬意。

《马球图》局部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唐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20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蹬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姿态矫健,得心应手。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马球比赛紧张惊险的场面。唐代马球从波斯(今伊朗)传入中国,风行于宫廷。当时宫廷中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妇女都爱打马球。唐代的宫城和禁苑里多半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

大唐壮观的狩猎景象

清明时节,古人一起出去踏青、狩猎,这样的场景在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中有所体现。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狩猎出行图》是唐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全画犹如一曲优美的交响曲,呈现出大唐壮观的狩猎景象。

《狩猎出行图》局部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狩猎出行图》局部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狩猎出行图》前面有四匹白马为先导,其余都在旗手之后,前呼后拥。中间一组人马分六排,第一排一位身着青衣、体态雍容、神情自若的人物,可能是此次出行队伍的主人。在他背后并列三骑,其中一穿白色袍服的长者正回首眺望,似在瞭望后队人马是否跟上,形成前后画面的呼应。狩猎队伍以青山松林为背景,树木山石,使画面深幽空灵。画面人物有的臂上架着猎鹰,有的马上带着猎豹、猞猁,有的持旗,有的挥鞭,携弓带箭,向前疾驰飞奔;后面的猎骑则不甘落后,奋力追赶。

壁画中还出现了猎犬、鹰、鹞、猎豹、猞猁等动物形象,再现了唐代皇室狩猎出行时架鹰带犬的时尚。此图人物安排疏密有致,繁而不乱,人物形象、动作、服饰颜色不尽相同,富于节奏变化,将声势浩大的狩猎出行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文物里的春耕春种

清明节气,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万物生长,四野明净,泥土中孕育着数不尽的新生命,而对于农家来说,田里的庄稼关乎着家中整整一年的生计,人类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历代史料大量记载反映耕牛与经济生活休戚相关。

在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天汉古韵——汉中历史文物展”中陈列了一件陶牛,出土于陕西省汉中市老君镇崔家营西魏墓中,下半身已残缺,长55厘米,宽17厘米,高27厘米。陶牛呈站立状,虽然看不到四肢,但头部完整,五官清晰,双目有神目视前方,眼周围的线条清晰可见,身体肥壮,腹部圆润,整体形象生动逼真。

一年四季,由古至今,节气透露出自然律动的秘密,器物则承载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清明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由节气命名的节日,珍贵的文物见证了文化的传承,而在这数千年的传承中清明节逐渐丰富着它的内涵,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伦理道德和观念信仰。跟着文物的印记,既是一次艺术之旅,也是直观、深入了解清明传统文化的契机。(记者 赵争耀)

责任编辑:王宇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