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科技博览 » 正文

科技名词 |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AF

发布日期:2023-03-05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浏览次数:33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定义:主要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毒性很强。学科:畜牧学_饲料与营养_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相关名词:饲料安全性 发霉饲料 饲料贮藏 防霉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延伸阅读】黄曲霉毒素(AF)是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二氢呋喃香豆素衍生物,是已知霉菌毒素中对食品和饲料污染最严重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AF

定义:主要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毒性很强。

学科:畜牧学_饲料与营养_常见有毒有害物质

相关名词:饲料安全性 发霉饲料 饲料贮藏 防霉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黄曲霉毒素(AF)是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二氢呋喃香豆素衍生物,是已知霉菌毒素中对食品和饲料污染最严重的毒素。黄曲霉毒素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性质稳定,在高温、强酸条件下也很难分解,其毒力在普通湿热高压灭菌也要4小时才能降低50%。

依据结构不同,黄曲霉毒素分为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比砒霜强68倍),致癌性最强(比二甲基亚硝胺强75倍),检出率最高。

黄曲霉毒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原料(如花生粕、玉米、鱼粉等)的霉变。采食黄曲霉毒素过量的饲料会诱发动物中毒,导致其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多种组织器官损伤,甚至导致动物个体死亡。同时,因黄曲霉毒素性质稳定,它会残留在肉、蛋、奶等产品中,进一步危害人类健康。

我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708—2017)中规定了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仅针对黄曲霉毒素B1)。不同饲料原料或饲料产品的限量不同:幼年动物因对黄曲霉毒素毒性敏感,要求较高(一般为≤10微克/千克);饲料原料(如玉米粉、花生粕)要求更为宽松(≤50微克/千克)。

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很多,包括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目前《饲料卫生标准》中推荐使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该方法较为准确、权威,但使用的设备昂贵;一些基层单位自测时也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更多的是在快检时进行定性检测。

饲料在贮存过程中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给饲料工业带来极大损失。因此,饲料的防霉脱霉技术一直是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

(延伸阅读作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蔡旋)

责任编辑:张鹏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