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自然与地理 » 正文

物种故事 | 地衣:隐秘而神奇的群落

发布日期:2023-03-06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银安城  浏览次数:31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地衣是真菌吗?地衣是植物吗?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生物,属于真菌界,是自然界中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地衣无根、茎、叶的分化,对环境有着惊人的适应性,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先锋”。图为甘肃鳞茶渍。 银安城 摄三江源地区的地衣生存环境 王立松 摄红雪茶 银安城 摄雪地茶 银安城 摄蜂窝橙衣 王立松 摄红脐鳞 银安城 摄包氏微孢衣 银安城 摄丽石黄衣

地衣是真菌吗?地衣是植物吗?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生物,属于真菌界,是自然界中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地衣无根、茎、叶的分化,对环境有着惊人的适应性,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先锋”。图为甘肃鳞茶渍。 银安城 摄

三江源地区的地衣生存环境 王立松 摄

红雪茶 银安城 摄

雪地茶 银安城 摄

蜂窝橙衣 王立松 摄

红脐鳞 银安城 摄

包氏微孢衣 银安城 摄

丽石黄衣 银安城 摄

三江源国家公园雪原广袤,河流交织,高山与峡谷连绵纵横。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孕育了三江源鲜明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是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诺亚方舟”,也是微观生物的“净土”。丰富而独特的真菌在此生长,地衣是其中一类。

许多人初闻地衣,首先反应是谐音“第一”,或是将其与苔藓、藻类混称为青苔,事实上地衣并不是植物,它归属于真菌界,是地衣型真菌和藻类或蓝细菌共生而形成的群落,是自然界中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其物种鉴定主要是对共生关系中地衣型真菌的分类鉴定。

地衣分布极为广泛,从寒冷的南北两极到赤道,从巍峨的高山到无垠的沙漠,科研人员都曾见过它的身影。中国是地衣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据统计,世界已报道的地衣种类有19000多种,中国已记录3085种。

根据形态的不同,地衣可分为三大类:叶状地衣、枝状地衣及壳状地衣。叶状地衣的地衣体是叶片状平展;枝状地衣常呈现灌木状;而壳状地衣紧贴基物,相较于前两者更小,直径通常只有几厘米,是地衣王国里的“小矮人”。

三江源地区主要是荒漠和高原冻土带,地衣群落多样性组成十分复杂多样,以包氏微孢衣(中国特有种)、丽黑瘤衣(中国特有种)、甘肃鳞茶渍、橙衣属和石黄衣属等壳状或鳞壳状地衣类群为主,物种多样性丰富而独特,粗略估计不少于800种,特有种居多,占我国已知地衣物种的四分之一。2018年至2022年科学考察期间,三江源地区已发现超过10个地衣新物种。

在三江源地区,能有幸观察到独特的“地衣地毯”,通过甘肃鳞茶渍、丽黑瘤衣、垫盾链衣等不同的壳状地衣,在沙土的表面聚集成大大小小的斑块,从而连起来形成地衣荒漠结皮。它可以改变荒漠或沙漠表面的沙土游动环境,为其他生物登陆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旱黄梅是三江源地区最常见的地衣之一,常生长于岩石表面。曲金丝,也叫红雪茶,是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种,是民间常用的药用地衣。丽石黄衣,其地衣体呈放射状紧贴于岩石表面,表面含有一类蒽醌化合物而呈现橘黄色,可吸收紫外线,使地衣免受伤害。由于它们颜色艳丽,通常在远处就能辨识。

当冰川退缩后,地衣是首先附着在岩石表面肉眼可见的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地衣酸对岩石表面进行生物风化,形成最原始的土壤,为其他高等植物创造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地衣被誉为“荒漠拓荒者”。在国家公园里生存的动物,如高山岩羊等,啃食岩壁上的丽石黄衣、红脐鳞等壳状地衣作为越冬的食物。

地衣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目前中国已知可药用、食用地衣已经多达130种,具有降血压、止血消炎、抗癌细胞增殖等药用价值。红雪茶、丽石黄衣等可用来制香,地茶可入药或作茶饮。

三江源地区地衣物种丰富而独特,而地衣类群研究难度极大且现有基础研究工作滞后,以致有关地衣的诸多科学问题,还有待于科学家开展系统和深入研究。加强地衣类群物种多样性保护,需要科学家和公众共同关注和参与。

责任编辑:宋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