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山东省枣庄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建管结合,坚持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以全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增绿护绿、推进国土绿化、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生态功能,打牢乡村振兴生态底色,筑牢发展生态基础,为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绿色新动能。
生态美,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山东省枣庄市坚持把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林业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编制《枣庄环城国家生态公园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4)》《枣庄市全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1)》,以众多的路、沟、河、渠、库、堤等区域为依托,规划建设覆盖全域1.2万余公里的绿道建设体系,将城市、村庄、森林、湿地、田园、绿地、古迹等融入绿网,形成“串联山脉、连续河流、沟通城镇、环绕景区”的网络架构。同时,加强绿色生态廊道沿线周边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全域督导巡查,强化火险隐患管控,织牢森林防火安全网;建设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每年实施飞机防控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100万亩以上;严格落实《山东省森林资源保护条例》,扎实开展了“春雷”“绿剑”“昆仑”“绿卫”等林业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私挖滥采、乱砍滥伐、毁林侵占等违法活动。
环境美,提升乡村振兴“颜值”。山东省枣庄市持续推进环城绿道建设提升,带动全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打牢生态底色,筑牢发展基础,大力建设提升环城绿道,构筑中心城区共享森林生态圈。据统计,目前已建设提升道路200余公里,新建绿道58.4公里,沿绿道集中打造6万余亩的多彩森林区域,建成步道400多公里、休闲驿站18处、休憩点156个、标识牌700多套,道路绿化35段不同树种的生态景观,节点绿化17处,进一步塑造了国家生态公园、中国环城绿道、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的典范形象,成为市民休闲游憩和享受生态福祉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山东省枣庄市还大力实施十大提升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围绕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品牌,以国家长防林工程、省级林业生态修复项目为带动,大力实施荒山绿化攻坚、湿地保护恢复工程、乡土树种培育推广等十大工程,做好植树造林“生态加法”,近两年完成生态修复造林10万亩,形成“山下有果、山腰见彩、山上常绿”的森林生态景观。
文明实践美,汇聚乡村振兴力量。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积极打造绿道产业带,1.2万余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连接林业企业504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林业专业合作社460家(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特色林果基地493个,绿道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0%以上,将沿线“绿水青山”转化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山银山”。发挥绿道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优势,重点建设峄城古石榴、山亭抱犊崮、滕州滨湖、台儿庄运河等森林、湿地生态旅游景点,以森林、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的主力军,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吸引游客622.3万人次,年均实现收入50亿元。牛郎山森林康养基地被国家四部委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成为山东省枣庄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积极推动绿道沿线的中国石榴文化博览园、石榴盆景园提档升级,新建成1000亩“秋艳”优良石榴品种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冠世榴园”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元宝枫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3万亩,形成“林上一片绿、林下一片花”“林上一桶元宝枫油、林下一桶菜籽油”种植模式,惠及周边15个村上万名农民增收致富。(苏羽)
山东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