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等重大决策部署令人倍感振奋和鼓舞。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为今后一个时期耕地保护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前提基础是守牢耕地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措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的目标,守住了耕地红线。特别是2019年以来,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要深刻把握“大国、小农、缺地”的基本国情农情,强化耕地保护硬约束,持续优化土地生产要素配置,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全面进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到2035年18.65亿亩耕地、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不突破。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关键保障在高标准农田。郭永田强调:“这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优化建设布局,多渠道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2年全国已建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顺利完成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阶段性目标任务,保障了全国近8成的粮食产能,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也就是全国将有8成以上的耕地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尽快实现人均1亩高标准农田。要紧盯目标不放松,抓好顶层设计,强化规划衔接,狠抓责任落实、政策出台、项目实施。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支撑在高标准农田。郭永田介绍,农业强国首先体现在农产品保供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高。建成的高标准有力提升了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据调查,亩均粮食产能提高10%以上,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尤其是2022年极端灾害天气,高标准农田在确保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同时,通过提升耕地设施现代化水平,能够有效带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标准农田的规模化经营比例比一般农田高30%至40%、机械化水平高15%至20%、新型经营主体占比高40%以上。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郭永田坦言:“守护好建设好宝贵耕地,既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长远目标,也是时时刻刻不容懈怠的责任,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重大考验。”
郭永田介绍,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推进耕地保护建设,就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要求,狠抓责任落实、政策出台、项目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盯目标不放松,抓好耕地保护建设,端牢端稳14亿人饭碗,努力交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绚丽答卷!(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王澎)
责任编辑:鲁建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