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科技兴农 » 正文

补齐短板,让农机装备“牛”起来

发布日期:2022-12-2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崔建玲  浏览次数:122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过去,江西省种植水稻主要靠人工直播插秧,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而且遇到恶劣天气易倒伏。近些年,江西省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探索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放眼全国,农机正由部分品种生产的局部需求转变为全程、全面的需求,由非刚性需求转变为“离不开、还要好”的刚性需求。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数量不断增多、结构不断优化,但依然存在短板、弱项,如何补齐短板成为

过去,江西省种植水稻主要靠人工直播插秧,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而且遇到恶劣天气易倒伏。近些年,江西省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探索水稻种植的机械化。

放眼全国,农机正由部分品种生产的局部需求转变为全程、全面的需求,由非刚性需求转变为“离不开、还要好”的刚性需求。

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数量不断增多、结构不断优化,但依然存在短板、弱项,如何补齐短板成为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去年1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召开了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一年来,通过充分动员地方、推动部门、引导企业,我国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大型大马力农机装备实现国内无级变速拖拉机从无到有的突破,丘陵山区部分小型机具加快研制并开始应用于生产一线,北斗终端加快应用于农机,实现农机北斗终端出口零的突破……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

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做强农机装备产业链

农机装备从研发、制造、销售到推广应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想要做强产业链,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去年11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召开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此为起点,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紧密协同联动,强化沟通协调,积极出台支持政策和工作措施,推动农机装备从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两端补齐短板弱项。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进入部门联动、中央地方上下协同、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产业链互动的新阶段,由过去的地方自发、企业自为走向了组织化、系统化推进。

“多部门分工合作、协同联动,有助于把整条产业链的堵点打通,使产业链研发端和应用端、供给侧和需求侧更加贴近农业生产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相关人员表示。

一年来,全国各部门、各地方形成农机装备补短板“一盘棋”。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首个智能农机技术路线图和拖拉机产业链图谱,积极推进无人农业作业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农机装备单独作为一个大类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目录。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开展了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探索边研发边熟化边推广、研产推用一体化支持农机装备补短板的路径举措。科技部持续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次将农机装备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发展领域。浙江、安徽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文件,扎实推进“机械强农”行动。天津、河南、宁夏、山东相继出台省级层面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湖南与农业农村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江西省通过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建设,着力在“降成本、熟技术、育主体、练机手”上下功夫,补齐水稻机插秧短板……

“根据产业急需、农民急用,明确重点攻关内容,组织‘产学研用推’各方优质资源协同攻关,力争每年部署一批、突破一批、推广一批。”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相关人员表示。

明确需求,加力短板机具研发攻关

重庆市是我国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耕地零星破碎、地块小而散,限制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研制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是重庆,乃至全国其他丘陵山区提升机械化的“必考题”。

“我们针对丘陵山区研制出来专门的小型联合收割机,一辆普通三轮摩托车就可以装走,解决了农机下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升了作业效率。”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部部长程启明告诉记者。公司还不断改进升级收割机,搭载智能操控系统,实现一键启动、挡位切换、扶禾脱粒、整机360度转向等系列动作的控制。

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在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显,尤其是大型大马力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小型适用农机“一大一小”两个方面,国产农机装备还有不小差距,一些领域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

去年底,农业农村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明确将“一大一小”农机装备作为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的重点方向。

一年来,短板底数基本摸清。从主要农作物到设施种养,从平原大田到丘陵山区,从整机装备到关键零部件,形成了涵盖全产业、全环节的400余项短板机具的需求目录。开展农机装备产业和重点农机企业数据调度,形成了各省农机装备产业及产值上亿元农机生产企业的详细数据库,形成直接联系头部企业的工作机制。

明确了主攻方向,推进短板机具项目化。加快起草《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明确农机装备补短板主攻方向,根据农业生产重要紧迫程度,排定优先攻关顺序,组织农机企业和科研单位编制了2批次140项短板机具项目化实施方案,为后续研发攻关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论证。

各省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农机装备研制投入。江苏全年累计安排省级财政资金9000万元用于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北大荒农垦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潍柴雷沃三方共同签署协议建设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生产基地;贵州启动实施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攻坚三年行动,重点开展小型化、本地化农机改造;重庆以市政府名义印发文件支持丘陵山区特色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并将山地玉米收割机等8种重点农机装备面向全国“揭榜挂帅”;江西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筹建南方丘陵山区智能农机装备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智机科技行动”。

加强推广应用,实现产业化落地

今年10月,潍柴雷沃智慧农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与北大荒农垦集团举行高端智能农机装备项目签约活动,该项目将推动国产大马力拖拉机、大喂入量收获机及其他高端智能农机装备落地黑龙江、全面替代进口。

一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支持黑龙江省建设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先导区,黑龙江省成立了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先导区建设组织领导机构;支持浙江省协同云南、贵州两省建设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将浙江制造优势与云南、贵州市场优势充分结合,目前3省已建立跨省联动工作专班,浙江已向云南推介了14家农机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

同时,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工作的通知》,紧盯“一大一小”短板机具以及急需部署农业生产一线的重点机具,增强农机鉴定能力,强化短板机具产业化落地服务支撑。

一年来,我国在大型大马力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机推广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国产24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批量交付北大荒建三江农场,实现了国内无级变速拖拉机从无到有的突破。国产高速插秧机、400马力级青饲料收获机等均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正加快抢占国内市场;多款丘陵山地拖拉机已完成样机试制,正开展小规模田间试验;再生稻收获机、油菜移栽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等机具基本成熟,已陆续应用于生产……

农机智慧化更加凸显。北斗终端加快应用于农机,自动驾驶播种行驶百米的直线误差在2.5厘米,全国安装北斗终端的拖拉机、收获机、插秧机等农机已有100多万台套,全年向海外出口6000多台套、实现农机北斗终端出口零的突破。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产业需求侧牵引研发制造供给侧的农机装备补短板格局。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以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农业装备支撑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加快破解‘一大一小’农机装备卡点难点为重点,聚焦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两端发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提质量,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坚持企业主体、全链融通,坚持央地联动、部门协同,坚持一体部署、分步推进,不断提升农机装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记者崔建玲)

《农民日报》(2022年12月21日 第1版)

责任编辑:蔡凌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