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以工匠精神攀登世界技能高峰

发布日期:2022-12-1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珊珊  浏览次数:114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人物】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国代表团【故事】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在不久前结束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中国代表团圆满完成参赛任务。此次我国派出的36名参赛选手全部来自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平均年龄22岁。他们在赛场上追求卓越、奋勇拼搏,取得21枚金牌、3枚银

【人物】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国代表团

【故事】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在不久前结束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中国代表团圆满完成参赛任务。此次我国派出的36名参赛选手全部来自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平均年龄22岁。他们在赛场上追求卓越、奋勇拼搏,取得21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和5个优胜奖,我国金牌榜和团体总分再次位居第一,金牌数、金牌获奖率、参赛项目奖牌率均实现了新的突破。

【点评】

“只有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才能应对各种挑战”“想做好一件事,必须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最终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感觉所付出的汗水一下子就值了”……闯过重重关卡、经历漫长备赛时光、在梦想面前“吃下苦”“沉住气”,最终以非凡技艺登上世界技能高峰,这群年轻的中国“小匠”,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青春誓言,让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熠熠生辉。

选择了技能成才的道路,就意味着要用刻苦的训练精进技艺,用不懈的奋斗书写青春。夏天训练服一天要浸湿、更换好几套,两个月就把5厘米厚、常人能穿一年的劳保鞋磨破了底,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换来了马宏达在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上的精湛技艺,帮中国队实现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备赛期间一周训练6天,每次从早上8点一直练到晚上8点,训练结束后再进行当天技术总结,是这样坚持不懈的学习打磨,让杨书明夯实基础、磨砺心性,在比赛时面对范围广、数量大的考题也有条不紊,最终摘得移动应用开发这个新增项目的首枚金牌。汗水沉淀从容,奋斗凝聚底气,他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技能青年精益求精的技能水平、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个个青年学生凭技能实现精彩人生,让人们看到了技能成就未来的无限可能。这有助于激励和带动更多劳动者和青年人学技能、长本领。此次移动机器人(双人)项目金牌获得者侯坤鹏、唐高远,已正式入职他们的母校漯河技师学院,“我们想鼓励更多年轻人,积极投身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热潮”。无论是走上教师岗位、将自身技能经验传授给更多人,还是在技能岗位上继续精耕细作、发光发热,都有助于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国技能事业发展注入动力。

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不仅体现出参赛选手的实力,也反映了中国技能人才选拔培训、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育与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这些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期待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增强矢志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立足岗位积极奉献,在建设制造强国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成就梦想。

《人民日报》(2022年12月13日 第6版)

责任编辑:杨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