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丽水立足实际聚焦主责主业探索完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统一标准是什么?纪委监委工作成效如何量化评价?为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能力和水平,浙江省丽水市纪委监委探索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在指数推动下,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保持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呈现出查办案件数量持续上升、检举控告数量持续下降的发展态势,清廉日益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和习惯。
处理七对关系,“质量指数”出炉
随着《丽水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办法(试行)》正式印发,丽水市纪委监委办公室干部陈旭萍长吁了一口气。
“这是一种从无到有、从‘0’到‘1’的探索。”身为起草组成员,当她1月份从组长——丽水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黄悌王手中接过“设计指标”的任务时,曾困惑不已:高质量发展应当如何定义?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科学评价却缺乏顶层设计。我市虽有一些单项的考核评价机制,但系统集成程度不够,难以反映整体质量水平。对于一些没有开展评价的重要工作,往往重视程度不一、工作开展很不平衡。”黄悌王的解释指出了这项工作的重点难点,也引发了陈旭萍的新担忧——没有现成指标样本,怎么办?
“自己创造!我们可以立足丽水实际,全面聚焦主责主业,对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理念要求、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进行系统集成、精心设计。”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根据“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维度、指标、办法,细化分解核心业务和薄弱事项任务。图为该县纪委监委干部对相关指标体系数据库进行分析、比对。傅敏 摄
明确了方向,起草组开始通宵达旦地工作。他们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当作案前书,对近年来中央、省、市纪委全会报告逐字逐句剖析,对各条线现行考核评价规则和实施效果仔细研究……在反复地学、思、悟、议中,“质量指数”生成了。
“指标设计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纵向与横向、评价与考核等‘七对关系’。”陈旭萍说,起草组跑遍9个县(市、区),召开了十几个座谈会,那辩论赛般的情景历历在目——
“大县小县人口不同,办案数自然有差距。我们大县办案多基数大,‘合规性’倒扣分的概率就高。总不能办案多的反而扣分多吧?”
“我们是小县,往年办案数就屈指可数。如果都用全市统一的标准数,高了,我们肯定够不到呀!”
…………
针对各地所提意见建议,起草组查阅大量资料、寻找理论依据,确保指标科学合理。“查办案件数”是大家最关注的,为处理好指标“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起草组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三个层面每年的查办案件数系统分析,发现存在前期逐年增长、后期高位运行的趋势。故采用当地前三年办案数的平均值做基数,只要达到基数就得基础分,有提升的再另行加分。这种设计被推广到类似指标后,质疑声很快消失。
经过2个多月一轮一轮的集思广益,“质量指数”有了最终版本。它以“政治监督精准度、正风反腐严实度、执纪执法规范度、改革创新成效度、忠诚卫士匹配度”五个维度为框架,设19个一级指标和47个二级指标,满分一百分。此外,考虑偶发事件的影响力,对“作出重大贡献或发生重大问题的”,另设额外加分和扣分事项。
“与第一版相比,指标体系脱胎换骨,历经60余次修改。”指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修改文件陈旭萍说,“改‘请示报告规范程度’为‘规范请示报告情况’,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合规性’代替‘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率’,我们字斟句酌,力求最精准、最客观地表达与呈现。”
横向对标全省,纵向超越自我
指数发布后,紧跟着,各地以去年实际工作数据为基础,进行“质量指数”模拟测评,针对存在问题快马加鞭解决。如,云和县自评发现存在案件查办质效不明显、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整治力度不够、警示教育震慑作用发挥不明显等九方面问题,遂建立“1+1+1”质量提升模式,由分管领导牵头,带领相关业务科室对失分项工作薄弱的乡镇(街道)纪(工)委进行指导或派驻纪检监察组走访调研,点对点破解问题。
遂昌县根据“质量指数”评价维度、指标、办法,细化分解核心业务和薄弱事项任务,联合4个协作片、12个科室、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20个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对纪律、监察、派驻、巡察四项监督业务形成完整闭环管理,今年前三季度各项工作平均提速16.2%。
为营造扛旗争先的浓厚氛围,庆元县每季度开展“清风擂台比拼”,通过设定“猛虎奖”和“蜗牛奖”促使干部“跑”起来。全县所有纪检监察干部被分为6个战队,围绕规定主题和自选主题,对指数任务完成情况、集中汇报与现场评议情况进行综合赋分,排名第一的获评“猛虎奖”,最后一名则只能获得“蜗牛奖”。
“各单项指标不简单化搞全市排名,尽可能横向对标对表全省高质量发展要求,纵向与本县前三年工作情况相比较。”青田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短短数月,成效颇丰。
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指数引导各地持续巩固提升基层监督质效。于是——龙泉市在提升乡镇纪委核查问题线索的能力和水平上狠下功夫。截至9月底,该市乡镇纪委通过主动发现或核实问题线索查办的案件数显著增加,自办案覆盖率达到100%。
为了提高清廉建设典型经验在全省的影响力,指数把各地在全省“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评价指数”得分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于是——全省唯一的社区版基层公权力运行平台试点莲都区立足过往经验,有力有序推进社区版开发建设。截至11月中旬,该区已完成历史数据采集5682条,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推广使用。
为了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指数把干部队伍专业素养摆在重要位置。松阳县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干部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人数目前位列全市首位。
强化问题预警,指标引领动态纠偏补短板
“上半年你们还存在腐败问题惩治力度有待加强,同级党委管理干部监督力度减弱,检举控告量、初次举报量总量过高等突出短板。请对症下药,整改到位。”7月中旬,全市上半年“质量指数”评价结果一出,市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主任胡建峰即拨通对口联系的青田县相关负责人电话。
季度分评,年底总评,促使各地精准补齐短板,是“质量指数”的意义所在。指标不以“一考定终身”,而是注重常态化、动态化质量纠偏。针对系统集成、分析研判评价产生的数据,市纪委监委着力发现制约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度瓶颈,强化“问题预警”。
“在指数推动下,上半年各地的问题线索主动发现率、重复访专项治理成效、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应用成效等多项工作,与2021年相比都有较大突破,但每个县或多或少还存在不足。为此,我们根据评审问答、跟踪问效、调研问计和督查问责等保障机制要求,帮助各地补上短板。”
胡建峰介绍,如果评价指标反映的是个性化质量问题,由对口联系监督检查室督促指导,点对点进行动态整改;如果反映的是全市性问题,则由相关部室牵头综合分析,及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治理措施,推动形成以问题倒逼发展、以深化发展促进问题解决的良性循环。
47个指标需逐一评价,会不会给基层带来额外负担?龙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道华认为,“质量指数”不以台账论英雄,最大限度减少主观打分项,以易采集、可量化、易统计的客观指标为主,对现行业务考核结果直接折算赋分,不会给基层带来什么负担。
为激励各县(市、区)工作聚焦“发展”核心,把握“高质量”关键,丽水市纪委监委还将在年底根据质量指数评定结果颁发相应“质量奖”,确立实干导向。
“如何对标对表全省纪检监察、自身过去工作水平,立足实际对丽水各县(市、区)的高质量发展整体状况进行系统科学的量化评价、把脉问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丽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傅智超表示,丽水市“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办法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迭代升级,努力成为引领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和度量衡。(记者 张琪彬 颜新文 通讯员 吴春雨)
责任编辑:范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