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辟谣 | 味精会致癌?市场监管部门告诉您答案

发布日期:2022-11-30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作者:熊铮 朱海  浏览次数:9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曾经,味精和食盐、酱油一样,都是家庭烹饪必备的调味品之一。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味精的争议不绝于耳,“味精是化工合成产物,致癌”“味精加热之后有毒”……使得一些人选择少吃或者不吃味精。那么,味精真如传闻中那样吗?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专门就此发布消费提示。味精是什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GB 2720—2015)中规定:味精是以碳水化

曾经,味精和食盐、酱油一样,都是家庭烹饪必备的调味品之一。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味精的争议不绝于耳,“味精是化工合成产物,致癌”“味精加热之后有毒”……使得一些人选择少吃或者不吃味精。那么,味精真如传闻中那样吗?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专门就此发布消费提示。

味精是什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GB 2720—2015)中规定:味精是以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玉米、糖蜜等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分离、干燥而制成的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状调味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工艺上可知,味精并非化工合成产物,而是用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制成,和米酒、陈醋的制造工艺类似,其自身是安全的物质。

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谷氨酸钠是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增味剂。

味精加热后产生致癌物质?

人们认为“味精致癌”,主要是由于社会上谣传“味精加热后产生的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害”之类的说法。有研究表明,味精加热至120℃以上并长时间保持,可能生成焦谷氨酸钠,但这种物质并不致癌,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长时间高温生成焦谷氨酸钠,只是会让味精失去鲜味,影响提鲜效果,所以,一些商品介绍里会提示“出锅前再放味精”。

味精和鸡精哪个更好?

在“味精不健康”的舆论诱导下,广大消费者转向了“更为健康”的鸡精。但实际上,作为复合调味品,鸡精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味精(谷氨酸钠),只是另外添加了盐、糖、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剂,让提鲜的效果更明显。因此,不存在谁比谁更健康的问题,消费者根据需求适量食用即可。

味精的正确打开方式

适量添加。味精鲜度高,少量添加即可达到提鲜效果。

避免高温。烹饪时最好在出锅前加入味精,味精超过120℃长时间加热,会生成没有鲜味的焦谷氨酸钠,影响提鲜效果。

平衡味精与盐的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清淡饮食,少吃高盐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常量营养素钠离子的参考摄入量为1.5g/天”。而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含有钠元素,含钠量较高,消费者应根据自己口味调节食盐和味精的添加量,避免过量摄入钠离子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特殊人群慎食。肾病、高血压等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味精。(熊铮 记者朱海)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责任编辑:张兆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