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正文

刘炎林:用绘本讲述雪豹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2-11-2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肖琪  浏览次数:2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刘炎林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开展野外调查。图为雪豹绘本。做野生动物调查的二十年来,刘炎林给不同的人讲过各种野生动物的故事。在每一次讲述所营造的空间里,有各式身份和不同年龄的听众,有自然界的崇山峻岭,有遥远的戈壁荒漠,而最重要的就是那些神秘而又迷人的野生动物。这一次,“讲故事”的人决定做点不一样的事。不久前,刘炎林参与制作的儿童绘本《


刘炎林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开展野外调查。

图为雪豹绘本。

做野生动物调查的二十年来,刘炎林给不同的人讲过各种野生动物的故事。在每一次讲述所营造的空间里,有各式身份和不同年龄的听众,有自然界的崇山峻岭,有遥远的戈壁荒漠,而最重要的就是那些神秘而又迷人的野生动物。

这一次,“讲故事”的人决定做点不一样的事。不久前,刘炎林参与制作的儿童绘本《雪豹梅朵》正式出版发行。于他而言,以儿童绘本的形式,讲述我国4种大型猫科动物之一——雪豹的成长故事还是第一次。拿到书的那一刻“很惊喜,让我瞬间重返高原”。薄薄的一册绘本,不仅承载着祁连山凛冽的寒风和皑皑白雪,还通过一只雪豹的命运,让更多人看见、关心、了解它,以及它身后的自然生态系统。

“逼真的插画瞬间将我拉回祁连山”

刘炎林对雪豹的调查研究始于2011年。一开始他在三江源地区开展工作,后来还去过昆仑山和川西高原。最近几年,他将目光聚焦在祁连山。“我在野外观察雪豹的刨坑,采集它的粪便,还数过它的猎物岩羊。”刘炎林告诉记者,“这些调查工作是为了了解雪豹种群的状况,它们在哪里活动,数量有多少,吃的够不够?”

长期围绕着雪豹的生活轨迹转悠,遇到雪豹的概率自然也会增大。“不过,我从没刻意寻找过它们,但却不期而遇过好几次。”大自然永远能给人以惊喜。他回忆起在长江的源头治多县索加乡遇见雪豹的一次经历。那是冬日的一个上午,一只雪豹旁若无人地走过白雪皑皑的山坡,完全不理会调查人员在数百米外的车里屏息观察。清晨的阳光照在黑白的山坡上,映出雪豹的轮廓。“我笃定那是一只公雪豹,优雅而强壮。”

这些年,刘炎林追寻过雪豹的足迹,参与过雪豹的颈圈研究工作,一步步地走近它们,了解它们。“不过,等到开始下笔我才明白,做过很多调查不等于完全了解一种动物,了解这种动物也不等于能写好故事。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多次咨询雪豹调查研究的朋友和同行,确认一些事实。”刘炎林说,对于一个野生动物保护者而言,跨界创作绘本同样意味着新挑战。

一开始,刘炎林打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呈现雪豹的成长故事。他根据雪豹生命史的信息,拟了一个表格,逐一列举出雪豹从出生、扩散再到交配、产崽的重要生命阶段,以及雪豹与伴生物种的互动。责任编辑老师告诉他,绘本故事不同于科普文章,需要有紧凑的故事节奏。

经过反复沟通和调整之后,一个成熟的故事逐渐形成。最终,《雪豹梅朵》描绘的就是一只雌性雪豹,从离开母亲独立生活,到建立领地与其他动物共生,最终与一只雄性雪豹相遇并结伴同行的成长经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与考验,再现了雪域生灵的强大与蓬勃。

“我在青藏高原从事了近二十年的野生动物调查,观察过梦幻般的动物,目睹过难忘的美景,有过许多难忘的经历。每次重返高原,依然觉得很震撼。”刘炎林特别希望能将自己所见到的自然壮阔之美分享给家人,《雪豹梅朵》让这个愿望成为现实。

刚拿到绘本时,刘炎林很惊喜,因为“插画跟我在野外看到的场景很接近,甚至更漂亮。动物、环境重现得都很逼真,一下子就把我拉回祁连山的崇山峻岭”。

传递荒野之美,壮大保护力量

“大猫”雪豹,“雪山之王”也,是我国分布的4种大型猫科动物(虎、豹、云豹、雪豹)之一,因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而得名。它是高寒山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处于高寒山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一般居住在海拔3000米至4500米的高山裸岩地带,而它生活的地方,也是其他许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相比其他3种大型猫科动物,雪豹的生存状况是相对最乐观的,但也仍面临一些威胁。”在我国,雪豹的栖息地面积广大且相对完整,人为干扰也不算大。刘炎林告诉记者,“目前,全国雪豹的种群数量虽然缺乏准确的估计,不过各地已有的调查都表明,雪豹还有相当的数量。”

如今,国际社会对雪豹保护的重要性也有了共识:保护雪豹就是保护高寒山地生态系统。而在中国,公众对雪豹的认知度也提高了很多。每年的10月23日为“国际雪豹日”,今年,也同样有很多公益机构在这一天发布雪豹主题的科普视频,举办互动科普讲座活动。

《雪豹梅朵》也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推出的。谈起为什么选择雪豹作为创作的对象,刘炎林告诉记者:“关于中国本土动物的精良绘本,目前市面上还不多见。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对野生动物和其生活环境以及保护问题有切身的观察和认识,了解到蒲公英童书馆要创作旗舰物种系列绘本的计划,双方一拍即合。”

刘炎林深知,向公众传递恰当的野生动物保护信息也是保护工作者的职责。而野生动物保护同样需要公众的关注和支持。“从事野生动物调查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也尽可能地撰写科普文章,介绍野生动物和保护工作。”刘炎林告诉记者,通过《雪豹梅朵》,他更多地想向公众传递野生动物和西部荒野的美。进而通过这种传递,壮大保护的力量。

近十年来,中国的雪豹保护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仅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全球面积最大的陆地保护地体系,雪豹分布区内的国家公园试点工作也稳步推进,众多当地社区和公益机构也在参与雪豹的保护事业。

在实地调查研究中,刘炎林还发现,雪豹会遭到人类的盗猎和报复性猎杀,遭到流浪狗的攻击,以及传染病的威胁。雪豹的栖息地,会受到修路、开矿等开发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更是给高寒山地生态系统带来不确定性。

《雪豹梅朵》就展现了雪豹和流浪狗的对抗。被人类弃养的流浪狗跑到雪豹生活的地方寻找食物,甚至攻击它们。刘炎林在故事中把梅朵塑造成打败流浪狗的“英雄”。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雪豹体形较小,它们很难打败成群的流浪狗。

“我们目前谈论雪豹保护,并不是挽救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而是预防性地赢得雪豹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刘炎林建议,“可以主动获取雪豹的相关科学知识,了解它们的生存现状,关注雪豹的保护问题;积极参与到实际保护行动中,支持开展雪豹保护的公益机构等。”

《雪豹梅朵》附赠了一份动物保护倡议书,了解也是保护的开始。(记者肖琪)

责任编辑:李沛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