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神木市组织贫困群众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李羽佳 摄
“算上光伏产业分红、公益性岗位工资、最低生活保障金,再加上土地租金和种植养殖收入,去年我家总共收入5万多元。”6月2日,算起自家这本“脱贫账”,神木市锦界镇河湾村脱贫群众李俊明如数家珍。如今的生活,对他来说像做梦一样。
近年来,神木市紧扣脱贫目标,创新实施土地流转拿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发展产业得现金的“四金”模式,让像李俊明这样的困难群众有了多重身份,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截至目前,神木市共有7972户18172人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13409元。
流转土地拿租金
近年来,神木市锦界镇河湾村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把全村5500余亩耕地全部流转至村集体。农户在原来承包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一户种一田”原则,重新分得改良后的耕地,变“零碎种植”为“连片规模化种植”。
“土地流转后,把自己种不完的地租赁给种粮大户,空闲时间还可以到村里的合作社打工,我在家就有了双份收入。而且,我们小组还把部分土地进行出租,租金每年平均分配给村民。”该村村民王明明说。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神木市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三变”改革,引进合作社或者企业组织,发展产业或建设农业基地,村民把自己的土地出租给种植养殖大户、企业、合作社,坐收租金。
目前,神木市通过承包、入股、转租、互换等形式,共流转土地17.6万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也给村民们带来了更多收入。
带资入股领股金
2019年9月17日,神木市高家堡镇李家洞村康特尔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分红仪式,400余名股民共领到40.4万元分红。
3天后,该镇乔岔滩村清阳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迎来了分红大会,18户贫困户领到了共6.6万元分红。
“贫困户也能当‘股东’,做梦都没有想到有这样的好事!2000元分红虽然不算多,却让我们一家人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谈论起村里的合作社分红,李家洞村残疾贫困群众康玉珍笑得合不拢嘴,“我家的16亩2分地入了土地股,还有4000元入了资金股。”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神木市立足脱贫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通过折股量化、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联结关系,享受分红。目前,全市已建成村集体经济组织429个。
进厂务工赚薪金
“在养牛场当饲养员,我每个月有2500元的工资收入。”村里的合作社建成后,神木市栏杆堡镇西寨村村民郭文英找了一份好工作。
郭文英是村里的困难群众,在合作社就近打工。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不但可以入股分红,而且合作社在用工等方面还优先照顾贫困群众和困难家庭,像郭文英这样的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
神木市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神木市中鸡镇纳林采当村的结对帮扶企业,该公司在项目基建和产业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最高年收入近5万元。
“我们及时掌握农村贫困劳动力的求职创业培训需求,畅通供需信息对接,尽可能帮扶更多的农村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神木市就业创业脱贫办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带动就业促增收的作用,神木市认定了3个就业扶贫基地和5个就业扶贫社区工厂。民营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将企业知识技能要求低的岗位优先提供给帮扶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吸纳有意愿的村民到本企业就业,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吃上“工资饭”。
自主生产得现金
“政策来铺路,但要过好日子最终还得靠自己干!”神木市栏杆堡镇栏杆堡村脱贫群众折埃彦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实现持续增收。
2017年,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他家引进10只陕北白绒山羊,在全村带头发展养殖业。如今,折埃彦家陕北白绒山羊的存栏量已达300多只,他本人不仅还清了5万元小额无息贷款,他家还被评为“榆林市模范脱贫户”。
“过去在外打工也赚不了几个钱,如今在家门口发展养殖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日子更有奔头了。”折埃彦开心地说。
折埃彦的积极心态,离不开神木市在扶贫过程中对贫困户的心理疏导。扶贫干部通过讲解扶贫政策、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等方式,逐步改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让困难群众主动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富裕生活。
此外,神木市还通过畜牧引种、新建圈舍补贴、产业奖补等政策,为困难群众发展产业注入动力、提振信心;通过鼓励激励、项目推荐、跟踪服务等形式,支持困难群众自主创业。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2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开特色小吃店等项目实现自主创业。
陕西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