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人文历史 » 正文

咬文嚼字 | 说“嫦娥”

发布日期:2022-11-09  来源:《咬文嚼字》杂志  作者:张庚甦  浏览次数:125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嫦娥”一词,承载着国人千百年的“奔月”梦想。那么,“嫦娥”从何而来,何以称“嫦娥”?先得说说“常羲”。传说“常羲”是我国东方民族部落首领帝俊的妻子。《山海经·大荒西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在上古神话中,常羲是月母,生了十二个月亮。羲者,曦也。姜亮夫先生在《楚辞今绎讲录》中解释太阳神“羲和”的名称时说,“羲”字当是“曦”。曦

“嫦娥”一词,承载着国人千百年的“奔月”梦想。那么,“嫦娥”从何而来,何以称“嫦娥”?

先得说说“常羲”。传说“常羲”是我国东方民族部落首领帝俊的妻子。《山海经·大荒西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在上古神话中,常羲是月母,生了十二个月亮。羲者,曦也。姜亮夫先生在《楚辞今绎讲录》中解释太阳神“羲和”的名称时说,“羲”字当是“曦”。曦,本义是“日光”,也可泛指“光”。可见“常羲”当是“常曦”,即恒久之光。在一些典籍中,“常羲”也写作“常儀”。《世本·作篇》:“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儀作占月。”儀、羲二字都从“我”得声,并属歌部,故通。

大概从西汉时起,月亮之神“常羲”,逐渐演化成月中仙子“嫦娥”了。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庄逵吉校云:“姮娥,诸本皆作恒娥。”“姮”即“恒”的俗字。而“恒”与“常”,古时不仅意义相通,读音也很相近。在古韵中“娥”与“羲”也同部。可见,“常羲”与“姮娥”声近义通,一般认为后者是前者演化而来。

据《汉语大词典》,汉代因避文帝刘恒之讳,“恒娥”或“姮娥”便改称“常娥”,后又在“常”旁加“女”字作“嫦娥”。从隋唐开始,“嫦娥”频频出现在文人骚客的诗词之中。有作“恒娥”的。如唐韩愈《月蚀》诗:“恒娥还宫室,太阳有室家。”也有作“常娥”的。唐徐凝《八月十五夜》诗:“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还有作“嫦娥”的。前蜀韦庄《谒金门》词:“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晚唐避唐穆宗李恒讳,北宋避宋真宗赵恒讳,所以自北宋以后,“恒娥”“姮娥”的写法逐渐减少。又由于嫦娥是月宫仙女,在“常娥”与“嫦娥”之间,人们容易选用带女旁的“嫦”字,所以在元明时期,“常娥”也很少见了,“嫦娥”一词逐渐一统天下。

责任编辑:杨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