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三农”经济 » 正文

融合发展辟新路 产业兴旺启新篇

发布日期:2022-10-1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王壹  浏览次数:159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深秋时节,神州大地层林尽染。镶嵌在祖国版图上星罗棋布的村庄内,一幅幅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所在。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饶,农民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这些特质让发展好乡村产业有着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

深秋时节,神州大地层林尽染。镶嵌在祖国版图上星罗棋布的村庄内,一幅幅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所在。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饶,农民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这些特质让发展好乡村产业有着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围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产业增值增效、农民就业增收。

聚焦高质量,富民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齐鲁大地,农事繁忙。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在这片土地上呈现出勃勃生机,势头正盛。

位于鲁中腹地的山东省新泰市按照“产业先行、引领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创新工作机制、补齐短板弱项、夯实产业根基,加快农业产业化向高质量发展。

“北部休闲农业,中西部设施蔬菜,东南部绿色生态,这样的三条线路围绕生活、生产、生态的乡村产业发展框架有助于我们做强规模,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出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制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认定标准》。截至2022年6月,已认定了308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892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带动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增强了绿色优质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了特色农产品出口,持续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有效优化了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延伸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不断深入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产业园农旅休闲体验区,“兴安稻场”景观大门分外醒目。沿路而行、拾级而上,登上15米高的观景平台,红、紫、黄、绿各色的彩稻编织出一幅幅精美画卷。

“趁着周末带着孩子来亲近自然,没想到这里的景色这么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她了解农家生活,感受田园风光。”家住音德尔镇的郑颖一家三口来到农旅休闲体验区,看着阳光下绿油油的稻田,她一边用手机拍照,一边发微信,第一时间在朋友圈“晒”出刚拍的全家福。

“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可以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据好力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鲁永泽介绍,该产业园区配套建设了6万平方米民宿区,包含餐饮、商业街、游乐园等娱乐设施,拉长了产业链条,产业园游客日接待能力超过2000人。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经营、发展副业等方式,农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是全旗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加销无缝对接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的华丽转身。

促进产业前后延伸、首尾相连、纵横配套,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已经成为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趋势。

拓宽价值链,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以“小特产”“小切口”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发展”成为当地发展的一张“金字招牌”,不断致力于打造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优良的优质特色产业发展先行区,为拓宽乡村产业价值链条,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品牌是一种标志,是一种文化,更是价值的体现。通过品牌赋能,可以让农产品实现质优价也优,实现农产品价值提升,从而让农民朋友有更高收入。

近年来,增城区在农产品品牌打造方面收效明显,获得“中国丝苗米之乡”荣誉称号,增城荔枝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和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目,增城迟菜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为拓展销售渠道,增城区加大“新三品”(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建设力度,通过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联合体、迟菜心产业发展协会、荔枝产业联盟等新型联农带农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也辐射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增城区荔湖街太平村因增城区特色水果产业园的落户建设,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给周边村民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

“太平村已有50名村民长期固定在园区工作,200名村民做短期农活。待园区三期建设完成后,可为周边农民提供至少1100个就业岗位,离家近且工作方便,不仅能增加家庭收入,也进一步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荔湖街太平村党总支书记刘俊良表示。

“2021年,我区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返乡创业人员501人,辐射带动农户14181户,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6万元,较产业园建设前增长13.17%。”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增城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吸纳就业、土地流转等,从而联农带农,带动农户增收。

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为了更好集聚资源,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坚持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探索创新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目前,全国范围内共开展了3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认定,累计认定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00个,形成了一批地方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联农带农紧密、引领带动较强的产业融合示范标杆。(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王壹)

《农民日报》(2022年10月18日 第6版)

责任编辑:解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