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辟谣 | 开水烫餐具能起到消毒作用吗?

发布日期:2022-10-18  来源:科普中国  浏览次数:103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一到餐厅,你们饭前第一件事是干啥?洗手?拍照?还是烫餐具?碗、筷子、杯子、碟子一个也不放过,必须接受一次高温的洗礼……听上去挺干净卫生的,但用普通的开水烫餐具,真的可以消毒杀菌?快跟上脚步,一起来探索真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一、开水烫碗筷真的有用吗?首先来分析一下,餐具上一般都会残留哪些微生物?最主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到餐厅,你们饭前第一件事是干啥?洗手?拍照?还是烫餐具?

碗、筷子、杯子、碟子一个也不放过,必须接受一次高温的洗礼……

听上去挺干净卫生的,但用普通的开水烫餐具,真的可以消毒杀菌?快跟上脚步,一起来探索真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开水烫碗筷真的有用吗?

首先来分析一下,餐具上一般都会残留哪些微生物?

最主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大肠杆菌等)、病毒(甲肝病毒、乙肝病毒、诺如病毒等)、霉菌(真菌)以及芽孢等。而这些微生物都可能对人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那烫一下真的能杀死这些微生物吗?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定条件下能产生肠毒素,会引起人恶心、呕吐、胃痉挛以及腹泻等食物中毒的症状。

对高温有一定耐受能力,在80℃以上的高温度下30分钟,才能将其彻底杀死。不过,虽然长时间高温消毒可消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本身,但却无法消灭其产生的肠毒素,并且导致食物中毒的是细菌毒素,而不是细菌本身。所以说,即使杀灭了大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但如果餐具曾被大量细菌污染,同样可能存在毒素。

沙门氏菌

它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最大的病因,由于广泛存在,极易污染餐具。

感染后,会出现呕吐、腹痛、水样便(黄绿色),严重者会出现寒战、抽搐甚至昏迷。不过,沙门氏菌相对不耐热,55℃~60℃温度下15分钟~30分钟即可杀死大部分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细菌,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比如水里、饭里,甚至是身体里。

它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寄居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引起急性腹泻。大肠杆菌对高温也不耐受,一般75℃温度下1分钟即被杀死。

细菌芽孢

简单来讲,可以理解是细菌的休眠体。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抵抗酸、旱等不利因素,且十分耐热。所以,一般情况下,开水不能杀死它们。

霉菌

大多数霉菌在70℃~80℃温度下就足够被杀灭。

但真菌孢子(休眠状态的真菌)及一些真菌产生的毒素无法在高温下杀灭。所以,餐具一旦发霉,就别想着烫一下解决问题了。

病毒

餐具上可能会有的病毒有诺如病毒及甲肝、乙肝病毒等。其中,诺如病毒很容易消灭,但甲肝、乙肝病毒则需要100℃的热水。

杀灭微生物的关键在于温度和时间,具有高温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有效杀灭大部分微生物。但一般情况下,餐厅提供的水温度往往不高,再加上很多人烫餐具最多也就十几秒。所以,吃饭前用开水烫餐具,并不能保证杀死大多数致病性微生物。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作用,那就是水流可以带走一部分细菌,但效果有限。

不过虽然看着很可怕,但如果是卫生达标的餐馆,微生物残留一般就是合格的,不烫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卫生不达标才有可能残留以上微生物,对健康不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二、外出吃饭餐具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尽量去卫生达标的餐馆;其次,如果有小孩,可以自备一套餐具;最后,如果坚持烫餐具,尽量用100℃的水高温作用1分钟~3分钟或80℃加热10分钟进行操作。

平时在家吃饭,餐具摆放、使用要注意。

餐具的清洗摆放

在完全晾干之前不要把它们摞在一起,容易增加细菌滋生。

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煮沸消毒”法:将餐具置入沸水中煮沸5分钟~10分钟。

“蒸汽消毒”法:将餐具放入蒸汽柜中,调节温度至100℃,消毒5分钟~10分钟。

三、生活中如何预防细菌滋生?

1.在制作食物前,应充分清洁手部,尤其是指甲内;

2.鼻炎或眼睛感染时,尽量不要制作食物;

3.手上有伤口时,不要制作食物,也不要接触食物;

4.保持厨房与就餐区的干净卫生;

5.如果做好的食物要放置6个小时以上,应尽快放入4℃以下冰箱中冷藏;

6.别拿洗碗布当“万能布”。

据调查发现,每克抹布的细菌总数高达数十万个,其中包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所以,尽量不要用抹布擦餐具。

综上所述,在外就餐时,用热水冲洗一下餐具,没什么坏处,但也别指望能有明显的消毒灭菌功效。

所以,如果水不够热、时间不够长,开水烫餐具基本上没啥用。如果想吃得安全、放心,还是挑干净卫生的餐厅。

作者:汪小欢,复旦大学医学博士

责任编辑:张兆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