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顺义基地的试验田里,一台台现代化农机装备穿梭其间,科研工作者们正在田间地头来回奔走,深耕细耙、画线开沟、播种培土等生产的耕作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杂交小麦全面秋播的序曲。
种业发展,科技先行。杂交小麦被认为是今后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的重要途径,是国际农业高技术和种业竞争的焦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产量”,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创制并审定杂交小麦品种17个,实现中国杂交小麦国际审定品种零的突破,引领国际杂交小麦发展方向。
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
秋播工作是杂交小麦科技创新的“重头戏”,不仅关系到品种创新,更关系到明年夏熟增产增收、粮食生产稳定。顺义基地是杂交小麦研究所在北京的重要试验基地,承担了杂交小麦组合测试、亲本创制、原种繁殖、新品种展示、国家、北京市小麦区试与生产试验等多项科研任务。基地完成测试组合1万份以上,为国内最大规模,小区品比鉴定规模近3000小区。河南邓州试验基地也将陆续开播,拟安排杂交小麦亲本选育和组合测试的株行约10万行,小区播种约2300个,中试制种、亲本繁殖和新品种展示面积150亩。
科研人员开展试验品种播种工作
2022年9月中旬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坚持早谋划、早准备、早安排、早落实,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以抢种精种为目标,广发动、强措施,抓紧抓实秋播工作,坚决打好杂交小麦种业科技创新“关键一仗”。
小麦点播机开展多品种播种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面对疫情防控、保秋播等多项工作叠加势态,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了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秋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压紧压实责任,实现秋播与疫情防控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加大农机调配。充分发挥农机作业优势,调配点播、条播等现代化农机,加大精播力度,抢抓当前土壤墒情转好、易于播种的有利时机,抢晴天、战阴天,快速推进秋播秋种进度。发挥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坚持将秋播工作作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有效途径,逐田块落实展示品种和秋播面积,保障科学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加强秋播宣传。成果示范推广团队坚持科技服务到一线、农技推广到一线,加大对退林还耕整治政策、粮食作物种植政策的推广宣传,充分调动农户复耕复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杂交小麦秋播秋种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
科研人员助力杂交小麦秋播生产
杂交小麦秋播工作有序推进,将有助于促进杂交小麦新品种培育进程,助推杂交小麦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毕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