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有效释放,为消费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发挥。
(一)消费市场发展动力充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国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促进市场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消费市场日益活跃,各类新型消费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连续迈上新台阶。2016年、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后突破30万亿元和40万亿元,2021年达到4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是2012年的2.1倍。
消费市场发展韧性强劲。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广、潜力大、韧性足。2020年初,消费市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市场销售逐步改善。2021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5%,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3.9%。
(二)居民消费支出较快增长,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驱动力作用持续发挥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凸显。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4.5%,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在最终消费支出中,居民消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13—2021年,居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超过9%,居民消费支出在最终消费支出的占比稳定在70%左右,其中2021年占比为70.7%。2013—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其中,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资本形成总额高51.7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二、城乡市场共同壮大,区域结构逐步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统筹建设,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流通发展机制持续推进,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消费市场稳步增长。与此同时,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带动消费市场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
(一)城区消费增长态势稳健,县乡消费需求有效激发
城区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伴随着商品市场供给日益丰富,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效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进一步带动城镇特别是城区消费集聚水平和消费潜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商业布局更加优化,商业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城区消费品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城区消费品零售额超过27万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8.1%。
县乡消费市场增势较好。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包含镇区和乡村地区的县乡消费市场活力被有效激发,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县乡消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市场占比明显提升。2021年,镇区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达10.8万亿元和5.9万亿元,2013—2021年年均分别增长10.4%和9.8%,增速分别高于城区消费品零售额2.3个和1.7个百分点;镇区和乡村合计的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34%提高至2021年的38%。
(二)中西部地区消费市场较快发展,区域结构日趋协调
消费市场地区结构更趋合理。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消费市场发展的区域平衡性和协调性不断增强。从各区域增长情况看,中、西部地区消费市场增速较高。2013—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10%和9.7%,增速分别比东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1.6和1.3个百分点。从各区域占比情况看,区域结构更趋合理。2021年,东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52.5%下降至2021年的50.6%;中、西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分别由2012年的30.7和33.1个百分点,缩小至2021年的26.5和29.6个百分点。
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助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业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持续壮大,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消费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服务消费蓬勃发展。
(一)线上消费蓬勃发展,绿色消费不断提升
网上零售持续快速增长。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快应用,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居民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2021年,反映快递物流业务量的邮政行业业务总量超过1.3万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超过50%。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比2014年1提高15.3个百分点。2015—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超过20%。特别是2020年,网上商品零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绿色消费大力发展。随着绿色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及市场供给能力不断优化提升,能耗水平较低、减碳低碳等绿色商品消费快速增长,相关产品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约300万辆,是2015年的25倍以上,2016—2021年年均增长超过70%;2021年二手车销售超过1700万辆,是2012年的3.7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超过14%。
(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大宗商品消费增势良好
升级类消费较快增长。伴随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及市场供给不断完善,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商品消费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持续增加。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类值中,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均超过10%,占比分别比2012年提高1.2和2.5个百分点。满足品质化消费需求的品牌专卖店较快发展。2021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品牌专卖店超过3.3万家,比2012年增加1万余家;2013—2021年,品牌专卖店单位数量年均增长超过6%,实现销售额年均增长超过10%。
汽车消费加快更新换代。在以旧换新、下乡惠农以及加快废旧汽车报废等政策措施带动下,城乡汽车消费需求不断激发释放,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2021年末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近3亿辆,2013—2021年年均增长11.6%。2021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1.8辆,为2013年的2.5倍。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超过4.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约为10%。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品质性能的追求不断提升,高端汽车换购需求旺盛,MPV、SUV等车型销售良好。
(三)服务消费热点纷呈,餐饮消费较快增长
服务消费市场不断拓展。从需求端看,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激发了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消费逐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从供给端看,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质量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满足高品质服务的市场供给不断扩大,服务市场供给有效提升。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促使服务消费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方面。2013—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增长超过8%,其中2021年比上年增长27.9%;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其中2021年增长14.3%。2021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4.2%,比2013年提高4.5个百分点。
餐饮消费较快发展。2021年,餐饮收入超过4.7万亿元,是2012年的2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7.7%。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等因素带动下,近年来外卖餐饮服务快速增长,2019—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营业额年均增速超过15%,其中2021年比上年增长超过30%,增速明显快于餐饮业整体水平。
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成效持续显现,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商贸领域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连锁化经营、商品交易市场以及多层次流通网络体系不断发展。“互联网+”等新模式助力企业经营提质增效,商贸流通效率提升向好。
(一)商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商贸企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
商贸领域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主体活力极大激发,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2021年末,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超过930万个,约为2012年的3.5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超过15%;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超过57万个,约为2012年的3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超过13%。商贸流通行业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多既体现了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更有助于提升消费市场活力。
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为商贸流通领域变革提供了技术保障。商贸流通行业市场主体主动拥抱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网络销售、外卖送餐等业态开展,“互联网+”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超过4万家,占限上企业的比重为12.4%,比2012年提高6.5个百分点。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销售增长。2021年,开展互联网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销售额(营业额)比上年增长超过20%。
(二)市场供给主体多元发展,新商业模式方兴未艾
商贸企业连锁化和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化有序推进。在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同时,连锁经营企业和商品交易市场保持平稳发展。连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29.2万个,比2012年增长51.6%;商品销售额比2012年增长8.3%。全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总数4.3万个,比2012年增长1.4倍;营业额比2012年增长96.8%。商品交易市场规模效益不断增强。2021年,全国共有年成交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753个,户均成交额由2012年的17.9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30.8亿元。
城市商业综合体和社区便利店快速发展。以中心商圈及商业街区为核心、以社区商业为基础的多层次城市流通网络体系持续构建。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商业设施显著增多。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城市商业综合体21700家,比2015年增加612家。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独立运营的商户数共有33.1万户,比2015年增长65.1%。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商户实现总销售额(包括零售业商品销售额、餐饮业和服务业商户营业额)超过1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超过90%。社区生活服务更加便利。2021年末,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中,便利店数量超过2000家,2013—2021年年均增长超过10%。
(三)商贸流通成本逐步降低,流通效率不断提高
商贸企业经营成本有所下降。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持续显效,推动商贸企业经营费用率降低、债务负担减轻。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7%,比2012年降低0.6个百分点;2021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2.2%,比2012年末下降1个百分点。
商贸企业经营效率明显提升。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逐步深化等因素带动下,商贸企业经营效率持续提升。2013—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其中2021年为2.7次,比上年提升0.2次,比2013—2020年平均水平提升0.1次;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比2012年大幅提升,2013—2021年年均超过500万元/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流通效率明显提升。但也要看到,消费市场发展中制约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难点堵点仍然较多,有关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展望未来,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不断健全,消费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继续巩固增强。
责任编辑: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