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安街道寨子口社区2000亩魔芋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工人们忙着拔草、施肥,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
航拍富源县中安街道寨子口社区2000亩魔芋集中连片种植基地(7月23日摄)。新华网发(郭燚 摄)
村民在魔芋基地务工(7月23日摄)。新华网发(郭燚 摄)
标准化连片种植让村民增收
“出门就可以打工赚钱,回家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正在基地里干活的李艾青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魔芋基地旁的浒子村,在基地打工还可以学习魔芋种植技术。
为了鼓励有条件的农户种植魔芋,富源县富村镇佳芋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并提供种子和技术培训,共带动8000余户种植魔芋,户均增收3万余元。
工人将魔芋装车(3月27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此外,佳芋食品有限公司今年又流转了2000亩土地,统一发展魔芋标准化连片种植,优先吸纳辖区内有务工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土地流转户到公司和基地务工,让农户在家门口就挣上了 “双薪”。
同样是在基地干活的村民尹和良告诉记者:“我家流转了30亩地,一亩每年630元,一年下来租金就可以收入2万余元,农闲时又可以在基地打工,收入足够每月家庭生活开支。”
针对没有土地流转且家庭劳动力弱的建档立卡户,企业动员他们以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统一发展魔芋产业,每年分红。目前,佳芋食品有限公司共带动223户建档立卡户,实现户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
除了在基地务工,村民还可以到富村镇魔芋及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工作。在交易中心,村民们在成堆的魔芋前做着分拣工作,“每吨120块的工钱,一个工人多的每天能拣两吨,少的也能拣一吨左右。”交易中心负责人曹雄昆介绍,每天能吸收700多名劳动力。
专业化种植由内向外延伸
7月底,富源县魔芋培训学校第七期培训班开班,中国魔芋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专家学者走进富源,为魔芋种植户传授种植管理技术。
工人将魔芋装车(3月27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通过常态化的培训,魔芋种植户掌握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成熟技术的推动下,富源县魔芋种植面积从2000年1000余亩发展到了如今的14万亩,全县134个村委会883个村民小组34431户128183人从事魔芋种植,富村镇也被誉为“中国魔芋第一镇”。
随着魔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有效化解土地供应与种植加速“扩张”的矛盾,富源县鼓励引导企业和种植户“走出去”,将魔芋种植向省内外拓展。
工人分拣魔芋(3月27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在富源县墨红镇鲁木克村委会小嘎那村,全村80户家家都种魔芋。近几年来,村里的土地不够,一半以上的村民到曲靖市麒麟区、沾益区、马龙区等地租地种植。
“在沾益区租地种魔芋已经几年了,每年基本都种200多亩。”小嘎那村第一批走出去的种植户杜绍德告诉记者,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带动了当地农户种植魔芋。
经过几年由内而外的加速发展,富源县魔芋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上升到了11.97%;人均种植魔芋年收入3891.2元,占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2.76%。
市场竞争加快产业链向纵深推进
虽然魔芋种植效益有了提升,但靠卖商品芋、精粉等初级产品,始终不能把效益最大化,探索深加工路子成了富源魔芋企业的必然选择。
云南省富源县金田原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富源县内第一批延伸产业链、投入产品研发的魔芋企业。2014年以来,云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工作站在该公司相继挂牌成立。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研发了休闲食品、冲调、速食、糕点、化工等5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产品。
工人在魔芋生产线上工作(7月23日摄)。新华网发(秦洪卫 摄)
“通过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研发产品的种类、科技含量和生产工艺已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说起魔芋产品,该公司董事长赵有能信心满满。
目前,富源已有魔芋生产经营企业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年设计加工精粉能力5000吨以上,魔芋系列产品已全面进入国内市场,部分产品还走出了国门。
电商助力抢占市场“制高点”
据赵有能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电商渠道实现销售额达600余万元。
电商促进了魔芋深加工产品的销售,在初级产品领域,线上销售数据同样抢眼。
魔芋深加工产品(7月23日摄)。新华网发(马超 摄)
“以前都是做线下交易,产品大都是卖给本地顾客,自从开了网店,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销售额比以前翻了一番。”在富源县富村镇做魔芋种子和商品芋批发的卢伟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富源魔芋完成了从粗放生产到集约经营、从单一结构到产业链布局、从本地消费到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快速转变,魔芋产业铺就了富源百姓的小康路。
云南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