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要闻综合 » 正文

农业农村部部署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轩岚诺”防御工作

发布日期:2022-09-03  来源:农视网  浏览次数:5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于8月28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并快速加强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超过17级,未来强度将维持甚至增强。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台风“轩岚诺”北上,可能对东北和黄淮海秋粮,特别是高秆作物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在东南沿海登陆,虽然能缓解南方旱情,但强风暴雨可能对秋粮和设施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于8月28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并快速加强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超过17级,未来强度将维持甚至增强。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台风“轩岚诺”北上,可能对东北和黄淮海秋粮,特别是高秆作物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在东南沿海登陆,虽然能缓解南方旱情,但强风暴雨可能对秋粮和设施农业造成严重影响。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台风防御工作,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增强防范台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组织领导,及早制定应对预案,备足防台救灾物资,提前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农(牧、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加强监测预警。针对台风“轩岚诺”路径复杂的情况,加强与气象、应急、水利、海洋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轩岚诺”移动路径、强度和天气、海浪变化,分析研判对农(牧、渔)业生产的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提早制定防御方案,强化灾情调度,主动收集、核实和反映灾情,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台风防范措施。

抓好秋粮抗灾救灾。黄淮海和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等作物正值灌浆至乳熟期,遭遇台风倒伏后,植株倾斜未完全倒伏且相互叠压的地块,尽量维持现状;植株完全倒伏、茎秆未折断的地块,及早垫扶果穗促进通风,防止果穗发芽霉变;及时喷施叶面肥加快成熟、喷施杀菌剂预防病害和穗腐;倒伏严重的尽快抢收,尽可能用于鲜食、加工或青贮。南方地区对受淹的水稻,要及时查苗洗苗扶苗,加强肥水管理;对旱地作物,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壅蔸,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对因灾绝收地块,要结合农时季节和地区特点,指导农民及时查苗补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

确保渔业生产安全。第一时间通知海上作业渔船采取措施防风避浪,必要时组织渔船回港避风、养殖人员上岸避险。加强渔港码头和渔船集中停泊等重点区域的监控和督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停港系泊锚泊渔船合理安排,留足间距和疏散通道,防止发生港内船舶碰撞事故。加强应急值守,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着力做好渔民撤离、渔船救助、渔船自救互救等工作。

做好畜牧和设施农业防风防涝。做好大棚设施防风处理,及时疏通田间沟渠,防止发生大面积内涝。抓紧畜禽圈舍排险加固,加固维护渔港设施和堤坝,彻底清理疏浚畜禽养殖场排水系统,避免人员和畜禽伤亡。台风过后尽快修复损毁的蔬菜大棚、畜禽圈舍、养殖池塘,疏浚渠系,修复桥涵泵站、机耕道路等农业设施,及时补苗、补栏,尽快恢复生产。加强灾区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灾后消毒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防止灾后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暴发流行。

精准指导服务。要根据作物生育进程和灾害发生特点,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及时组派工作组包县包乡、进村入户,督促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组派专家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蹲点包片、巡回指导,调查评估灾情,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搞好种子、种苗、种畜及化肥、农药、疫苗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满足灾后生产恢复需要。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对参保渔船等设施和农作物尽快定损、理赔。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责任编辑:张越 王娟

总平台审核编辑:傅炜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