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助农增收 » 正文

山东威海西山后村:“农户+合作社+公司”生态旅游助力贫瘠乡村脱贫致富

发布日期:2020-10-26  浏览次数:14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摘要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西山后村依托丰富的山水和人文历史资源,投资约6000万元,打造占地1050亩的综合生态旅游园区。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股权为纽带,吸纳村民资金成立合作社,整合合作社资金、扶贫财政资金入股旅游开发公司,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西山后村探索农户+合作社+公司旅游扶贫模式,让村民积极参与乡
 

 

 

摘要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西山后村依托丰富的山水和人文历史资源,投资约6000万元,打造占地1050亩的综合生态旅游园区。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股权为纽带,吸纳村民资金成立合作社,整合合作社资金、扶贫财政资金入股旅游开发公司,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西山后村探索“农户+合作社+公司”旅游扶贫模式,让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并带动600余人稳定受益。

 

 

挑战与问题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西山后村位于特秀山西北,呈“负山、沿河、中卧田”的地理空间形态,村内传统建筑保存完好,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协调,展现出原始的山村风貌,全村共263户,639人。发展乡村旅游之前,西山后村是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欠债30多万元,贫瘠的沙土地上不长庄稼,自然资源分散闲置,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村民思想涣散,脱贫动力不足,几乎陷入贫困的“死循环”。在旅游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如何找到一条集体开发、整合全村闲置资源、调动村民脱贫积极性的自主造血之路,让拥有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却又贫瘠的小山村摆脱贫困的怪圈,成为米山镇、西山后村的重大使命。

 

 

措施

 

西山后村依托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引进外来人才、技术,走出一条公司化运营、产业发展和“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道路,大力培育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推动创意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使其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创业、农村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

 

1.盘活闲置土地,创新利用资源,助力脱贫。根据“盘活闲置土地,可持续发展、高附加值”的创新理念,西山后村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建设了20个水果采摘大棚,运用先进技术,把南方水果种植到贫瘠的沙土地上,实现了从“靠沙土卖低端的沙子”到“用沙土售高端的水果”的跨越性的转变。仅通过土地流转,便带动西山后周边4个村村民收入年均增加52万元,户均增收1000多元。

 

2.整合要素禀赋,全面布局产业,外引内联。西山后村在生态园的基础上创办了旅游开发公司,吸收各类投资6000多万元投入生态园建设;吸纳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优秀人才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生态园与中国台湾“凤梨博士”合作,引进凤梨酥制作技术和专业管理团队,聘请技术专家对热带水果进行田间管理。生态园创造长期就业岗位30多个,季节性务工岗位300余个,优先雇佣贫困户,农户每年增加收入约4000元/人。西山后通过整合生产要素,使生态园发展成为涵盖水果采摘、水上高尔夫、滑沙、凤梨馆等10大主题的综合休闲园区。

 

3.实行公司运营,开展股权改革,共谋发展。2016年,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生产+生态+生活”的综合性、多功能产业,有力提高了西山后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质量。2017年,西山后村筹资263万元,成立了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义入股生态园,并保证村民每年至少10%的收益,次年86户入股村民就得到分红26.3万元。2018年,西山后村生态园成功引入首笔旅游扶贫贷款800万元。西山后村以合作社为依托,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到了“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现了发展过程由村民共创、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

 

 

成效

 

随着生态旅游、精准扶贫的推进,“旅游+扶贫”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西山后村逐步摘掉了贫穷的帽子,2016年被授予“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2018年11月被评为“山东省传统村落”,此外,还获得了“山东省文明村”“威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等多项荣誉。

 

村子整体环境随着旅游事业发展变得越来越优美。河道整治、道路硬化、景观提升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改善了西山后村的基础设施,也提高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当地的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态园区每年可带来100多万元收入,村民每年都可获得股份分红,西山后村在偿还了20多万元外债的同时,积累了上千万元的固定资产。村子的发展辐射了米山镇23个村,使得600余人受益,充分做到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村里的贫困户从2014年的130户,到2019年仅剩余40户。村民不仅增加了收入,福利水平也提高了,村里建设了日间照料中心,为7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西山后村的生态园区作为综合性旅游园区,在进一步推动农业升级、农民脱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

 

 

经验与启示

 

1.人才带领,激发内生动力。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参与了西山后旅游扶贫的全过程,在旅游开发模式的转型发展上果断决策,同时利用人脉资源和专业知识帮助该村旅游业发展规模扩大、效益提升。他们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能较好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蓝图,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发展的积极性,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加强组织,强化集体开发。西山后村增强组织凝聚力强化乡村治理,带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整合扶贫资金、涉农政策资金、村民资金集中入股,按投资占比明晰股权,由威海特秀山旅游开发公司负责统一经营管理,合理解决集体项目的投资与管理问题,实施“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新模式,有效消除了农村经济小、散、乱的弊端,整合资源,集中管理,统筹实现经济发展、集体致富的目标。

 

3.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西山后村在选择旅游开发途径时,充分利用自身地理特点和地域优势,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发展模式,既降低了发展旅游业的成本,提高了收益,又增强了自身的特色。立足当地文化底蕴,适度改造传统石屋,凸显农家特色,满足消费者对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通过改造滨水环境,打造以特秀山“月亮湾”为中心的滨水休闲主题景观带;利用当地的沙质土壤,南果北种,打造热带果品种植基地,同时开展滑沙、儿童嬉沙等休闲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4.合作共赢,融入镇域规划。西山后村的旅游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后,逐渐融入镇域发展规划,米山镇确定了“假日米山”休闲旅游发展思路,以西山后的发展辐射带动周围村子,将精准扶贫、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上级政府为西山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包括扶贫资金在内的更多政策帮扶,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便捷度,带来客流量的迅速增加。同时,西山后也成为米山镇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带动全镇23个村庄稳定受益。

 

下一步计划

 

西山后村将坚持走“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继续引进专业人才,扩展肉牛养殖等项目,塑造产业集群,构建循环农业,将生态园打造成为3000余亩的田园综合体,实现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此外,西山后村的成功案例也将为周边的其他村子开展旅游精准脱贫提供经验借鉴和有益指导,共聚乡村振兴合力,推动形成“辐射周边、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世界旅游联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