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助农增收 » 正文

河北围场: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走出绿色发展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0-10-26  浏览次数:137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十月天气凉,幸有丰收忙。从河北承德市区驱车北上,看到最多的便是大片田地里农户土豆装袋和搬运白菜的农忙景象。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按照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理念,确定了南部鲜果、中东部干果、西北部森林旅游、接坝地区用材林四个产业区,旅游环线园林苗木、县城周边时令果采摘两条产业
 

十月天气凉,幸有丰收忙。从河北承德市区驱车北上,看到最多的便是大片田地里农户土豆装袋和搬运白菜的农忙景象。

 

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按照“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理念,确定了“南部鲜果、中东部干果、西北部森林旅游、接坝地区用材林”四个产业区,“旅游环线园林苗木、县城周边时令果采摘”两条产业带,“木材加工、干鲜果品、园林苗木、森林旅游、林下种养”五大产业基地,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政策文件,为全县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生态林业扶贫 拓宽增收渠道

 

塞罕坝生态苗木基地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蓝旗卡伦乡。基地总面积4400亩,由承德木兰林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中流转附近7个村农户手中的土地建成。记者走访过程中,刚好遇见一些工人正在将打包好的紫叶稠李树苗装车。

 

苗木基地的工人正将树苗装车。长城网记者 周文颖 摄

 

“我有6亩多地,以前一直在家务农,种些玉米豆子之类的常规作物。一年下来,每亩地最多收入五六百,加起来也就三四千块钱。现在好了,我把一半的地都流转给了基地,租金每亩每年800元,三年一结。”蓝旗卡伦乡砖瓦窑村村民杨志说,“爱人做了乳腺癌手术干不了活,夏天我在基地打零工,一年也能赚10000多元。加上基地的入股分红,一年下来我能收入20000多块钱,比种地合适,直接就脱贫了。”简单聊了几句之后,杨志便急忙小跑追上还未开远的运苗车,准备下一趟运输。

 

据了解,蓝旗卡伦乡原来的土地几乎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作物品种五花八门,平均亩产收入不到350元。塞罕坝生态苗木基地建成后,通过土地流转农户直接得到土地租金,通过务工劳动赚取薪金,以入股的形式享受分红,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途径。

 

据统计,苗木基地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惠及贫困户134户,每年每亩土地平均获租金450元以上,土地租赁期限最短10年。3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通过打工获取劳动报酬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吸纳周边乡镇1980户贫困户入股,每户入股资金6000元。每户每年分红600元,五年到期后一次性返还入股资金。

 

苗木基地一角。长城网记者 周文颖 摄

 

据砖瓦窑村党支部书记吴凤琴介绍,当地贫困户主要是因病致贫,最大的问题就是劳动能力不足。“我们还最大限度放宽了对贫困户的用工年龄限制,还尽量优先安排当地贫困户来务工,特别是给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安排一些捡拾垃圾、除草、施肥管护等劳动强度小、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力保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实现脱贫。”吴凤琴说。

 

农业产业扶贫 新品种改良收入翻倍

 

在四道沟乡四道沟村王忠志的果园里,树上的苹果还都是青白色。天气好的话,铺上反光膜,只用三天时间,苹果就能变成超市里常见的粉红色。

 

刚铺好反光膜的苹果园。长城网记者 周文颖 摄

 

“我原来有十五六亩地,一年产值大概三四万块钱。这片就是我通过新品种改良的三亩北方富士。山丁子倒接这种新技术的优点就在于不得腐烂病。别家种树三年还是不开花的小树,今年是我嫁接第三年,已经丰产,区别就是这么大。”王忠志说。

 

王忠志家是围场第一家也是围场仅有的一家通过改良新品种增收致富的农户。得益于围场昼夜温差大,加上新品种改良,王忠志家的富士口感甜脆。

 

“这3亩富士今年能达到10000多斤,已经都提前卖出去了,保证了50000元的收入。王忠志感慨地说,“这3亩富士的收入就相当于原来十五亩总收入。”

 

作为有着30多年种果经验的老果农,王忠志看到了技术改良对提高产值的巨大作用,准确把握住市场行情,打算将自己其他的土地全都种上鸡心果。“沙果和金红果一箱才20多块钱,鸡心果一小箱就能卖到130元。鸡心果管理起来还省心,不用收果不用套袋,不用摘袋不用铺防护膜。”王忠志说。

 

王忠志欣喜地等待丰收。长城网记者 周文颖 摄

 

“乡政府牵头成立果品协会,各村、组成立种植、产销专业合作社,形成‘协会+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四道沟乡已拥有服务类专业合作社3个、销售类专业合作社2个、注册有‘翠怡’品牌商标。2019年基地实现产值6500万元,全乡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200多户。”四道沟乡组宣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当地餐饮服务、加工销售等行业发展也得到了有效带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外出务工人员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两区同建 产业园扶贫精准有力

 

桃山小区是围场城子镇桃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集中安置区。为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城子镇同步规划建设了玫珑瓜大棚,强化园区产业支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枝头长势良好的优质苹果等待采摘。长城网记者 周文颖 摄

 

戴云刚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也是桃山村玫珑瓜大棚的管理人员。据他介绍,玫珑瓜产业园由村里招商引资过来,2018年当地建好了大棚,2019年开始种植玫珑瓜,销往全国各地。海南的承包商负责提供现成的瓜苗,当地大棚只需在每年的五月份开始种植,八九月就可以采摘了。

 

“一棵秧上不管大小,只能长一个瓜。所以在玫珑瓜生长的四个多月时间里,打杈、掐花、对花、采摘等等一系列工作,就用到了好多附近的劳动力。这里离家近,我在这干活,每天能挣100多,加班的话,四个多月下来能拿到将近16000块钱,是笔不小的收入了。”戴云刚介绍说,“A级瓜卖98元两个,B级瓜是188元每箱6个。刨去坏瓜,一个棚可以量产5000斤,收入47000元。今年整个园区的纯收入就达到了130多万元,毛收入170多万元。”

 

今年采摘的最后一批玫珑瓜已装箱等待运输。长城网记者 周文颖 摄

 

据了解,玫珑瓜产业园项目共流转租赁桃山村土地121.8亩,建设96个玫珑瓜种植大棚,冷棚面积合计98亩。冷棚租金按每亩1200元计算,年可收入11.76万元,其中40%用于桃山村和十九号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60%用于扶持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的贫困户,预计每户扶持1600元,两个村合计扶持贫困户44户。同时带动60个贫困劳动力在生产期内长期务工,按每亩3000元工资计算,年可实现36.54万元务工收入,实现就近务工脱贫增收。

 

生态产业,绿色发展。通过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围场林业年产值已达到19.2亿元,并先后成为河北省森林资源大县、河北省造林大县、河北省果品产业工作先进单位、华北地区用材林基地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河北学习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