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9日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新疆考察调研,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在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新疆2500多万各族儿女,团结一心、砥砺奋进,满怀信心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新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已经成为新疆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和真实写照。
新疆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长期坚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积极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百万名干部职工有了自己的结对亲戚,你来我往、交流交心、关爱帮扶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
在新疆莎车县伊什库力乡设施农业基地,种植户搬运刚采摘的西红柿(2020年3月18日摄)。该设施农业基地是在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协调推动下建立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2014年起,新疆连续9年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几十万名驻村干部走村入户,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真心实意为各族群众服务,把不忘初心、担当作为的答卷写在服务群众、振兴乡村中。
夏日炎炎,在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阿亚克浪喀勒克村,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鲜食玉米。新疆农业科学院工作队驻村多年,在带领村民科技兴农的同时,也与村民在共同劳动中增进了感情。
“10年前,村里基本是‘靠天吃饭’,现在每位村民都掌握了种蔬菜、粮食的新技术。”驻村工作队队长姚艳玲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始终把民族团结贯穿到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等各个环节,校园中常态化开展“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活动,让各民族孩子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走进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各民族学生在这里背古诗、打腰鼓、学剪纸……校长库尔班·尼牙孜说,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每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融入祖国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续发展。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们在做课间操(2022年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如今,新疆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激发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一直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在吐哈盆地,一座座太阳能发电站正在把丰富的光热资源转化为电力;在伊犁河谷,一个个水利工程滋养着万亩良田。2021年,新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200亿元,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是深圳援建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2万千瓦太阳能光伏扶贫电站(无人机照片,2020年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今年6月,随着和田至若羌铁路开通运营,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散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绿洲,被铁路串联起来,沿线棉花、核桃、红枣、矿产等都可通过铁路直通疆内外,对促进民族团结和加快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和田至若羌铁路首趟列车驶出新疆和田火车站(2022年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鼓足干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经济发展让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10年前,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居民胡瓦提·艾提汗还是一名自主就业的青年,收入一直不稳定。如今在家乡发展乡村旅游,办起农家乐,年纯收入达15万元。
在新疆和田市伊里其乡中心卫生院,居民接受免费健康体检(2019年8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新疆坚持把本级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10年来,新疆全面建成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没有因贫失学辍学的孩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农村安居工程持续推进,新疆彻底结束了农村贫困人口住危房的历史,近500万农牧民住进安居房。“医疗惠民”政策落到实处,2016年起新疆每年坚持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建起了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的防线,构筑起“健康新疆”的基石。
这是新疆昌吉市阿什里乡天鹅小镇(无人机照片,2020年10月16日摄)。天鹅小镇是由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支援建设的牧民定居项目。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新疆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祖国大家庭的无私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部委、19省市及各大央企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注入不竭动力。据统计,80%以上援疆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和基层,建设水利项目、支持安居工程、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医疗质量……仅“十三五”期间,19个援疆省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760多亿元,实施援疆项目8540个。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今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
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进入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也为新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紧锣密鼓建设中的霍尔果斯、喀什经济开发区等,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资创业。
这是在新疆和田市拍摄的由北京市援疆资金支持改造的团城(2019年8月1日摄)。为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和田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当地利用北京市援疆资金,对和田老城区进行保护、安居、旅游与就业四位一体的改造。新华社发(许珠珠 摄)
位于南疆的喀什经济开发区,依托机电科技产业园、综合保税区、加工转化区等承载平台,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喀什综合保税区园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喀什综合保税区融合高水平开放政策,航空货运与综合保税将实现政策叠加相融,稳步推进“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口岸经济”转变。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位于乌鲁木齐西北部的国际陆港区国际贸易不断提速。近年来,货物由最初的日用百货、服装产品拓展至现在的机械设备、水暖建材等200多个品类,通达欧亚19个国家和地区的26个城市。
乌鲁木齐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新疆外贸实现高开稳走,外贸进出口总值915.1亿元,同比增长39.1%。
通道畅则贸易通。中欧班列开行以来,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两大口岸累计通行进出境班列超过5万列。在霍尔果斯口岸,大约每1.5小时就有一辆中欧班列西出国门。霍尔果斯市进出口贸易额从2012年的11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425亿美元,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713户增长至2022年上半年的8158户。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1年2月6日拍摄的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换装场内的换装作业场景(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下图为2013年12月25日拍摄的新疆霍尔果斯火车站换装场(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新华社发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的文化科教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加紧建设。目前,新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有7个,包括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在新疆,还先后设立了中俄哈蒙阿尔泰区域高校校长联合会、新西伯利亚—新疆俄语中心、中国中亚国家大学生文化交流基地等国际交流平台。
此外,新疆与国外24所大型医院建立了跨境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搭建起辐射周边的“云医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合作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组织)、400多家科研机构。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新疆各族儿女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谱写建设美好新疆的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黎大东 曹志恒 于涛
视频记者:杲均丰 白志强
海报设计:潘红宇
责任编辑: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