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姜莉玲:扎根沙海“梭梭苗” 引得春风度绿洲

发布日期:2022-07-26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王涛  浏览次数:84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姜莉玲(右) 王涛 摄姜莉玲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人,在二十四年如一日的林业工作中,守初心担使命,争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文明的践行者,矢志践行为民宗旨和入党誓词。姜莉玲2010年荣获甘肃省政府颁发的“甘肃绿化奖章”,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21年被甘肃省委授予“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情系桑梓 返乡

姜莉玲(右) 王涛 摄

姜莉玲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人,在二十四年如一日的林业工作中,守初心担使命,争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文明的践行者,矢志践行为民宗旨和入党誓词。姜莉玲2010年荣获甘肃省政府颁发的“甘肃绿化奖章”,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21年被甘肃省委授予“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情系桑梓 返乡筑梦显赤诚

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曾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生态脆弱,区位特殊。作为土生土长的民勤人,姜莉玲亲身经历了1993年“5·5”风暴。“大风一起不见天”“一茬庄稼种三遍”……父辈们稼穑的艰难,成为她心中难以磨灭的烙印。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梦想,她报考了甘肃省林业学校,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加入战风沙、斗荒漠的“林业大军”。

育苗是姜莉玲参加工作后面临的第一道考验,她深感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差距之大,便很快调整好心态,一切从零开始。翻地、扦插、施肥、浇水……她很快掌握了育苗技术。正当她准备大干一场时,身体却开始“找茬”,长期接触农药,导致她全身过敏、出现浮肿,布满红斑、奇痒无比,打针吃药不见效,不得不输液治疗,落下了过敏的病根。父亲心疼不已,打算找单位领导为她调整岗位,她却告诉父亲:“我不想家乡永远是黄沙漫天,我要让它变成绿色。”

2003年,姜莉玲光荣入党。她深感责任更重,事事都要走在前、作表率。龙王庙、老虎口、青土湖……每年压沙造林时节,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现场指导作业,每年至少有两次,她要和同事们吃住在沙窝,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每天徒步20多公里现场巡回指导,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吃口热乎饭,遇上风沙天,只能吃凉水泡干馍馍,晚上还得提防帐篷被风吹走。

每次回家,姜莉玲都变得皮肤黝黑、灰头土脸。有一年,年幼的儿子竟认不出她,迟迟不肯叫妈妈。为了“讨好”孩子,弥补心中愧疚,她上街准备给孩子买套衣服,当店员问及衣服码数时,她竟无从回答……那个尴尬的场面让她永远难忘。

正是因为有姜莉玲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林业人”,年复一年地与黄沙相持相守相争,以“寸草遮丈风”的韧劲营造绿水青山,才换来了民勤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截至2021年底,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超过23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今日的18.28%。民勤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范例奖”等荣誉。

不忘初心 为民服务显真情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群众的根本利益。做群众工作最需要耐心,有些政策群众一时不理解,跑半天腿连口热水都喝不上,摔碗骂娘的情况并不少见。姜莉玲总是硬着头皮、咽下委屈,笑脸相迎、耐心解说。

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姜莉玲结合群众意愿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示范指导、现场把关,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一次,为赶工程进度,直到夜幕降临,她才和同事收拾工具准备回家。不巧的是,沙尘暴来了,在周围一片天昏地暗中,他们摸索了近5个小时才走出沙窝,直到凌晨两点多才到家。本来就有意见的丈夫再次红着眼说出了让她换岗位的话,然而第二天,她又出现在退耕还林工程现场。

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地处沙漠最前沿的西渠镇在关井压田后,退出的耕地逐年沙化,要治理缺乏资金,不治理后患严重。姜莉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多次深入调研后及时向领导汇报群众意愿呼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让2800多亩沙化耕地得到治理,群众获得政策补助资金344.4万元。

群众都亲切称她为“小姜儿”,是能带来好福气的“福将”。每次去西渠,乡亲们总要跟她拉家常,邀请她进门喝口热水、吃顿便饭。

勇挑重担 恪尽职守显担当

在民勤县林草系统,提起姜莉玲,大家对她的评价都是肯吃苦、能担当、讲原则。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后,因民勤生态区位特殊,国家和省里给予政策倾斜,下达工程建设任务33万亩,实施面积是甘肃省最大的,加之首次推行新的管理系统,大家都没接触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作为共产党员的姜莉玲主动请缨,白天搞外业调查,晚上熬夜整理内业,加班加点成为常态,甚至差点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这么多年来,姜莉玲每每听到“父亲”两个字就泪流满面。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林草项目被别人视为“唐僧肉”,姜莉玲的岗位更是大家眼中的“肥差”。工程验收时,一些老板想方设法拉关系、套近乎,甚至想当面或托人给她“好处”,都被她拒绝了。对质量不合格的,她坚决不签字,直到返工整改后质量达标。为此,有人气急败坏地指着她的鼻子骂:一个跑腿的,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就行了,哪来那么多事!姜莉玲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决不搞“关系工程”“人情验收”,省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瘦小的姜莉玲犹如沙漠里一棵“梭梭苗”,同民勤县林草系统党员干部一道,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勇担“生态报国”之责,在祖国西北的千里风沙线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记者王涛)

责任编辑:齐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