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从5月28日全面展开,由南向北快速推进。目前,全国夏粮主产区小麦大规模机收结束后,山东、河北麦收扫尾也已完成,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冬小麦产量占夏粮的九成。今年夏粮丰收格外不易。受2021年严重秋汛影响,粮食主产区冬小麦大面积晚播,长势一度偏弱,苗情不容乐观。麦熟一晌,“龙口夺粮”。自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启动以来,气象工作者为“抢天时、夺丰收”提供了科技支撑,保障夏粮颗粒归仓、夏种有序开展。
从“丰收在望”到“颗粒归仓”——
气象服务“细功夫”无处不在
“各位村民请注意,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日天气以晴为主,请大家抓紧时间抢收。”连日来,每天天刚亮,河南滑县西河京村村委会主任侯超悦就开始“例行”广播。为帮农民合理安排夏收夏种,除了每天定时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专报以外,利用大喇叭将气象预报传遍村头田间的“管家式”气象服务,贯穿了整个“三夏”。
“小麦收割前还要给它‘喝足’一次水,麦粒才能长得更饱满。”滑县气象台台长牛纪远说,从5月20日开始,他们利用土壤水分仪分析墒情,帮农民浇好灌浆水。灌浆后没多久,麦田变得一片金黄,但拨开麦粒,发现大部分小麦偏湿,还未完全成熟,让农民犯了难。
麦子如果收早了,湿度太大,需要加强晾晒,不收又怕来场雨打湿麦子。农民们盼着庄稼多长几天,产量再高些。
听到农民的心声,滑县气象部门不但精准预测夏收时段午后的短时降水,提醒农民及时收割和遮盖晾晒的小麦,还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田中火点,防范火灾。“天气预报就像掐好了收割和晾晒时间,既准确又及时,为麦子多长几天‘抢出’了时间。”西河京村农民侯民生说。
耕种管收“一条龙”,种地不操心,产量有保障。
6月10日,在紧邻滑县的浚县,位于蓄滞洪区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小麦拉开夏收序幕。去年,这片土地曾被两米深的洪水淹没。为了让晚播一个多月的“插班生”跟上生长进度,浚县气象部门在“干热风”来临前,利用遍布乡镇的自动土壤水分站每10分钟更新一次数据,精准指导农民喷洒农药。
“大荔县气象台预报8日以后有阵雨或雷阵雨,我要趁今明两天赶紧收麦,等墒情好了,还要种苞谷哩。”6月6日,正在排队等待机收的陕西大荔县北阳村二组农民李进良翻看着天气预报短信说。
很难想象在7个多月前,这里持续降雨,遭遇了洛河60年来最大洪水的侵袭。而如今,站在大荔县官池镇东阳村的堤坝上望去,一垄垄金黄尽收眼底。
“有了气象专家的指导,掌握了天气变化,今年的小麦不但没受去年涨水的影响,亩产还稳定在1200斤左右。”东阳村四组农民田根山说。
从“靠天吃饭”到“看天管理”——
气象专业技能一步步转化成农业生产力
河南虞城是粮食生产大县,小麦种植面积达116.1万亩。去年秋季的强降水天气,造成部分小麦播种较常年推迟15至20天。加之土壤湿度大,田间苗情类型多、弱苗比例高,着实让农民们捏了一把汗。
开局不利,农民忧心。当地气象部门重点关注晚播弱苗“促弱转壮”,全方位开展“科技壮苗”——利用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数据、卫星遥感资料等,动态掌握小麦长势、土壤墒情。
作物气候适宜度、灾害强度等指数,已成为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利弊影响的基础,卫星遥感资料和通过作物模型模拟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等数据,是定量分析全国作物长势的关键。
“现在,卫星遥感是监测苗情的‘火眼金睛’。”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红梅介绍,该中心成立气象科技服务小分队,在春耕春播服务中,重点利用多源卫星数据开展冬小麦长势(苗情)监测精细化业务服务,并利用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
河北晚播麦比例高达76%,冬前苗情为历史最差。为实现稳产丰收,廊坊气象部门从4月开始,利用不同时期卫星资料对小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监测,滚动掌握冬小麦苗情转化进度。
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预警发布室副总师杨继国看来,气象科技元素融入乡村振兴,进入田间地头,发挥了气象服务助力人们趋利避害保增收的作用。
有效减损,也是增产。
山东气象部门在今年春节前启动“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成立专家指导组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有90余万亩。受去年秋季强降雨天气影响,今年部分小麦晚播,晚播弱苗占比较常年偏高。
“气象专家紧扣农时季节,加强气象信息服务,在播种、冬春季、中后期麦田管理中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服务,准确提供‘一喷三防’天气方面的建议,在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提供了有力支撑,奠定了夏粮丰收基础,小麦长势和产量好于预期。”鄄城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伟为当地气象局的精细服务点赞。
山西也组建“1+11”春管气象服务团队,实现“专班专人专报”。“好在,整个冬季小麦墒情都很好,气象专家也一直在向我们提供帮助,今年收成不错。”日前,正在收割小麦的山西省永济市东伍姓村村民王芝芳介绍,她负责的禾丰家庭农场平均亩穗数有36.3万,预测亩产达481公斤。
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田间地头激荡的气象科技动能,已转化为收获时节的丰收喜悦。(记者崔兴毅)
责任编辑: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