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平坦的道路、整洁的村民广场、郁郁葱葱的小游园……当你来到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三星村,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番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景象。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行动的深入开展,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颍州区脱贫致富的典型。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
“三星村想要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必须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三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烁说,工作队到村里调研后,得出了这个结论。“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制定了符合三星村发展情况的产业扶贫规划,就是在小麦和花生方面做文章,大力发展小麦、花生有机农产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大家共同发展。”
选好了产业,流转成片土地,积极对接国内龙头企业,通过签订协议,订单种植,以高于市场近一倍的价格对小麦和花生进行定向收购。“我们的小麦和花生,从选种到施有机肥,全部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来,采取订单式生产,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每亩可以为农户增收2000元左右。”张烁说。
“今年花生收成特别好,多亏我们村里带领。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种,种了以后,发现收成比玉米强,大家都很高兴。”村民李影说。
据了解,通过发展特色产业,2019年,三星村集体收入达到119.17万元,贫困发生率也从2014年的4.8%降到了0.027%,如期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三星村的改变,在颍州区不是特例。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区超过80%的贫困户享受了产业扶贫措施、超过68%的贫困户享受了就业扶贫政策,工资性、财产性、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超过72%。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628元提升至2020年的1.0599万元,增长229%。
“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颍州区96家各级龙头企业参与脱贫带动,以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为主,以服务联结、租赁联结为辅,不断规范订金、租金、薪金、红利等利益联结机制,从‘龙头企业+基地+土地入股+就业+贫困户’的零散型向‘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贫困户’的组织化模式升级,累计带动贫困户3.1万人次,人均增收约1200元。”该区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该区还积极引导贫困户相对集中发展最适合的高效特色种养业,采取“严格申请、分段支持,过程奖补、全程监管,结果考核、达标奖励”方式,提升产业扶贫绩效,累计实施到户项目2.3万个,其中,2020年到户项目3708个,人均年增收约2400元。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会继续绷紧弦、不停顿、不放松,全面梳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形成衔接的事项清单,明确衔接的路径办法,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该负责人说。
阜阳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