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东厅街道解字崖村,一条条柏油马路宽敞整洁,居民家中通上了自来水和直饮水。然而五年前,解字崖村还是一个道路泥泞、垃圾遍地、群众饮用水困难、集体收入为零的“后进村”。近年来,解字崖村通过制度改革、强化党建、发展三产等措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了华丽“逆袭”。

曾经落后的村居

如今的解字崖村
党建引领 打造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坚实的基层党建,是解字崖村发展的关键。
2014年开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邵利斌便在村内设置了意见箱,并通过走访入户、发放征求意见书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村居发展、村居管理等各项事务的意见建议,回应群众所想、所思、所盼,实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面对村居群众对吃水、修路、浇地等问题的热切期盼,解字崖村“两委”班子四处联系,多次向上级争取项目,先后整合各类帮扶资金600余万元,完成村内居住区及上山路主、次干道的全部硬化,以及灌溉用水、生活用水、用电的全覆盖。
为了更好管理好、带动好村居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村委一方面根据群众意见整顿了村内保洁、防火、村干部值班等若干问题,制定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若干村居事务管理制度,解决了村务混乱的困顿局面。另一方面,村级干部以身作则,多次外出考察、自费学习村居发展先进路子与先进模式,不断拓宽眼界、知识面。

硬化上山路
村社共建 增强村居自身造血功能
为谋求长远发展,2016年,解字崖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果都会”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先期流转闲置土地60余亩,村民以土地或现金的方式入股,年底按比例分红。合作社成立后,通过考察市场决定发展高效农业,前期投资90余万元兴建了长果桑、蓝莓、白草莓等6个现代农业温室大棚,聘请专业人员为技术指导,培训农民参与大棚管理。为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开通了果都会合作社微信公众号和网上商城,为农产品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合作社蓝莓种植

合作社大棚
发展三产 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基础设施完善了,集体经济也有了基础。但村“两委”班子不满足于眼前的收益,决定向环境要效益、向文化要效益,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走一条发展第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书法惠民活动

第十二届中国·烟台大樱桃节

村居根雕展馆

大樱桃采摘
2017年,解字崖村与高校合作,充分挖掘村内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整理村志家谱,设计村徽、村标、吉祥物,为解字崖村农产品及旅游形象打上鲜活烙印。同时,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新建30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荒山林地治理,在修复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生态研学旅游,真正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
从几年前一穷二白的“后进村”,到2017年荣获“烟台市级文明社区”,2018年成功承办“第十二届中国·烟台大樱桃节”,解字崖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烟台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