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28日电 “你看这些豆子多漂亮啊,颜色、形状都特别美!”栾晓燕抓起一把她“心爱”的豆子,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眼神充满无限怜爱。
栾晓燕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的育种专家,走进她的办公室,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豆子。纱袋中的豆子,被牛皮纸包起来的豆子,干瘪的豆子,“漂亮”的豆子,豆荚里的豆子……所有的豆子都像栾晓燕的孩子似的被她精心呵护着,她说自己像是豆子的母亲,看着豆子们一步步“长大”。
37年来,栾晓燕将自己的人生与大豆紧紧缠绕。
“大学漏子”的大豆情缘
由于高考失利,栾晓燕形容自己是个“大学漏子”,高中毕业后到黑龙江佳木斯市一所中专院校学习农学。
1985年,因为成绩优异,栾晓燕被推荐到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工作。那时,21岁的栾晓燕未曾想过,自己的一生将扎根黑土地“与豆相伴”。
栾晓燕在观察大豆长势。受访者供图
从写材料、做科技档案干起,栾晓燕积极工作。“干啥都是给自己干。”栾晓燕说,从这些细碎的工作中,她拓宽了自己的科研视野。根据那段时间积累的理论及实际生产经验,栾晓燕的育种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逐渐成为所里的“技术大拿”。
从1985年至今的37年间,栾晓燕参与大豆育种54个品种,其中由她主导育成38个品种。
提到大豆品种“黑农84”,很多种过的农民都会伸出大拇指,这是栾晓燕经多年精心培育的豆种,是令她骄傲的“孩子”。
“黑农84”的问世,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等性状基因聚合技术上重大突破,受到农户、种子企业、加工企业的欢迎。据统计,目前“黑农84”已推广至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应用面积超过1000万亩。2021年,“黑农84”成为黑龙江省近三年推广面积第二大品种。
一颗“金豆子”的背后
“一个品种从做杂交开始,到品种审定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栾晓燕说,育种是一段艰辛的历程,只有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的概率能育出一个良种,其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栾晓燕在大豆田里。受访者供图
调查、取样、做实验、做田间选择……除做好大量本职工作,还得“出钱又出力”,没钱雇工就自己干,经费不够了自己贴。有段时间栾晓燕他们每天泡在地里十三四个小时,晒黑了皮肤,浑身“粘泥带土”。“没有泥土哪来的大豆呀!”栾晓燕爽朗的笑声中透着对大地朴实的爱。
在栾晓燕的努力与坚持下,诞生了“黑农84”“黑农87”“黑农88”等优质品种,在高产、高油、高蛋白、多抗病、广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将黑土地上的大豆变成农民致富的“金豆子”。
为国家育好种、育良种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40%以上,商品率超80%。今年黑龙江省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力争达到6850万亩,比2021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力争总产量达到170亿斤,比2021年增加26亿斤以上。
“作为我们所的第三代育种人,我经历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育种方式的变革,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索。”在栾晓燕及前辈、同事的努力下,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农”系列已有超过100个品种,为大豆产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栾晓燕介绍,农民、消费者、生产方对育种都有不同的需求,育种逐渐向功能型方向发展,更加注重油质、蛋白质等成分的提升,对大豆的培育在品质上更为精细。
“今年我们要在抗疫霉根腐病上下功夫,对种子进行改良。”栾晓燕戴上手套,在一堆种子中挑选着品种,这几天她要把今年准备的种子种上。
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栾晓燕的头发花白了,可她对大豆的热情却未曾改变,说起大豆便“滔滔不绝”。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大豆育种这份工作不仅熟悉而且喜欢,看到农民种自己育出的品种丰收了,心里比啥都高兴!”栾晓燕说。(记者侯鸣 黄腾)
责任编辑:徐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