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文学艺术
  • 中华文化 | 讽咏 Chanting with Feeling
    中华文化 | 讽咏  Chanting with Feeling
    • 讽咏Chanting with Feeling指的是中国古代阅读、欣赏诗歌的方法。讽,是抑扬顿挫地诵读;咏,指的是吟唱、歌唱。“讽咏”合起来就是指,诗歌要通过反复诵读、吟唱,逐渐感受其节奏、声韵,揣摩其内涵、情感,进而把握作者的作诗用意,甚至产生自己的见解。讽咏的方法,与中国古代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密切相关,不仅可以抑扬顿挫地诵读,而且可以用一定的旋律吟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9-03
  •  
  • 咬文嚼字 | 与蓝草有关的“绿”“碧”“青”
  •  
  • 中华文化 | 章句 Textual Components / Annotation Work
    中华文化 | 章句  Textual Components / Annotation Work
    • 章句Textual Components / Annotation Work主要含义有二:其一,汉语诗文中字词、句、段、篇的统称。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重点从写作角度探讨围绕文章主题遣词造句、安排段落、形成篇章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刘勰在强调立意高的前提下要求章句精雕细琢,启示后人在写作中自觉揣摩文法,总结经验,展开文学批评和理论探讨。其二,为古代一种注释体著作名称,意思是分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23
  •  
  • 《观沧海》鉴赏
    《观沧海》鉴赏
    •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词赏析:曹操的诗豪迈、雄壮,后人评价:“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碣石”,又名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境内。大家可能会问,曹操的大本营在许昌,怎么会跑到河北去写诗呢?当年曹操
    • 康震 2022-08-11
  •  
  • 奉橘与送梨(王太生)
  •  
  • 中华文化 | 疏密 Sparsity and Density
    中华文化 | 疏密  Sparsity and Density
    • 疏密Sparsity and Density由“疏”“密”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构成,有稀疏与稠密、简略与详细、粗疏与精密、宽松与严密、疏远与亲密等含义。在书法绘画等艺术批评中,疏密主要指结构或布局方面的安排以及笔墨运用的浓淡粗细等。在文学批评中,“疏”与“密”经常联用,“疏”义为疏荡、疏阔、粗略等,多指诗文创作中的随意、粗疏、不严密;“密”义为精密、严密、紧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8-06
  •  
  • 诗词欣赏 |“欲饮琵琶马上催”催的是什么
  •  
  • 鉴赏 | 东坡 [宋]苏轼
    鉴赏 | 东坡  [宋]苏轼
    • 新华社发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新华社发诗词赏析:这首七绝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除了气势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外,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田园诗词作品,其中著名的有《东坡八首》《浚井》《南堂五首》等。《东坡》就是其中一首。一场及时雨清洗了东面山坡的田地禾木,就连月色也显得格外清
    • 周富成 2022-07-29
  •  
  • 生活的美就在于从容不迫
  •  
  • 中华文化 | 巧拙 Cleverness and Clumsiness
    中华文化 | 巧拙  Cleverness and Clumsiness
    • 巧拙Cleverness and Clumsiness“巧”是灵巧、聪慧,技艺娴熟精湛;“拙”则是不巧,心思迟钝,技艺笨拙。在艺术领域中,“巧”指文辞、构思、技法等方面的巧妙,其艺术形式修饰性较强。理论家们多重视“拙”,反对刻意工巧。真正的“拙”不是粗劣低级,而是自然天成,是“巧”到极致的浑然状态,看不到斧凿痕迹。但是,“拙”应该是自然而然达成的,如果有意识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7-11
  •  
  • 小吃通大道
  •  
  • 中华文化 | 疏野 Unrestrained and Ingenuous Spirit
    中华文化 | 疏野  Unrestrained and Ingenuous Spirit
    • 疏野Unrestrained and Ingenuous Spirit洒脱不羁,真率自然。是唐代司空图提出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古典美学范畴。“疏野”所反映的实际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无心”状态,即任由本心本性与外物遇合,不从主观情志出发,不刻意选择外在景观与素材,不刻意运用某种手法、技巧,不精雕细刻、反复推敲。为文如为人,洒脱不羁,率真豁达,质朴自然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22
  •  
  • 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故里山东费县颜真卿塑像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名列“天下三大行书”,使其名垂千古者,不仅是其卓然不群的艺术成就,更是其充溢字间的人格力量。这不是一幅普通的书法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华,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一公元755年12月,对
    • 李昕 2022-06-22
  •  
  • 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的价值坐标与现实之维
    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的价值坐标与现实之维
    • 当下文坛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成为许多创作与评论所追捕的焦点。然而,创作和研究者对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的认知却莫衷一是。有论者认为,生态文学是内涵外延更为广泛能涵盖自然文学的文学范畴;有论者则认为,自然文学是更具形而上意义和人文视域的价值范畴,因此厘清两者之间的异同显得尤为必要。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的兴起与当代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文化建
    • 王昉 2022-06-22
  •  
  • 中华文化 | 衔华佩实 Harmony Between Substance and Style
    中华文化 | 衔华佩实  Harmony Between Substance and Style
    • 衔华佩实Harmony Between Substance and Style既有华美的文辞,又有充实的内容。“衔”,含在口中;“佩”,佩戴在身上。“衔”“佩”在这里都是“具有”的意思。“华”,本指植物的花,喻指文辞、形式华美;“实”,本指植物果实,喻指文章内容充实。既有充实内容,又有华美形式,是一切文艺作品的理想形态,也是古今公认的写作诗文的基本原则。具体的诗文作品
    • 2022-06-17
  •  
  • 名言 | 雨果: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名言 | 雨果: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 雨果: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责任编辑:杨娜
    • 2022-06-13
  •  
  • 中华文化 | 妙造自然 Perfect Naturalness
    中华文化 | 妙造自然  Perfect Naturalness
    • 妙造自然Perfect Naturalness作品臻于自然天成的妙境,是由晚唐诗人司空图提出的诗学批评术语。这一观念源于道家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堪称中国文艺理论的精髓。司空图以“妙造自然”作为审美理想与追求,并将“自然”列为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之一。“妙造自然”既是诗人所创造的一种自然美的境界,也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自然美的自觉追求。“妙造”二字,与西方美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13
  •  
  • 《中国梦——民族振兴》特种邮票
    《中国梦——民族振兴》特种邮票
    • 《中国梦——民族振兴》特种邮票小全张中国邮政于2014年9月20日发行《中国梦——民族振兴》特种邮票,一套4枚,小全张1枚。邮票内容分别为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画面采用与国旗一致的红黄色调,一条腾飞的金丝带贯穿首尾,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汇聚起实现中华民
    • 2022-06-08
  •  
  • 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 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之芒种作者:孙红强作者单位:郑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责任编辑:贾倩
    • 孙红强 2022-06-08
  •  
  • 中华文化 | 舒文载实 Use Fine Wording to Voice Feelings and Aspirations
    中华文化 | 舒文载实  Use Fine Wording to Voice Feelings and Aspirations
    • 舒文载实Use Fine Wording to Voice Feelings and Aspirations诗歌的意义在于抒写文辞、传达情志。“舒文载实”属于诗歌创作论。“舒文”指组织安排词句,“载实”指承载、传达作者的情感心志,二者不可偏废。这一术语所传达的意旨,实际是儒家的文质观,即诗文创作要达到“文质彬彬”的均衡状态。如果只注重“文”,过多地修饰词句,文章就会显得虚浮;如果只注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编委会 2022-06-08
  •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52条/8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