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农业科普
  • 林占熺:从闽宁协作“幸福草”到“一带一路”“中国草”
    林占熺:从闽宁协作“幸福草”到“一带一路”“中国草”
    • 林占熺:从闽宁协作“幸福草”到“一带一路”“中国草”宁夏广播电视台责任编辑:张爱娣
    • 2021-11-28
  •  
  • 果农送给博士生的橘子,会被拿去做啥研究?
    果农送给博士生的橘子,会被拿去做啥研究?
    • 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但这两天一条新闻让大家心里暖得不要不要的。前几天,浙江大学一名博士生在网上购买橘子。商家得知是用来做实验后,立马表示直接按博士生的需求赠送一箱,“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事情的发展可谓是皆大欢喜:博士生把对话截图发到校园论坛上,被感动的同学纷纷找到这家店买橘子,而浙江大学同学也获得了“正能量证书
    • 2021-11-28
  •  
  • 《农政全书》为世界带去中国农业技术(中国典籍在海外)
    《农政全书》为世界带去中国农业技术(中国典籍在海外)
    • 【法】杜赫德著 《中华帝国全志》英译本,2018年10月出版(内含《农政全书》蚕桑篇)中国是农业大国,历代对农业典籍编撰和刻印的重视,使之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的生产和传承体系。《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崇祯元年(1628年)前后,全书共60卷,50余万字,作者徐光启是政治家兼农学家、数学家。他曾在家乡进行甘薯引种和薯种收藏越冬试验,上《
    • 陈思远 何明星 2021-11-23
  •  
  • 物种故事 | 海水稻:让盐碱地变绿洲的先锋战士
    物种故事 | 海水稻:让盐碱地变绿洲的先锋战士
    • 2020年10月,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海水稻因为其耐盐碱的神奇特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那么什么是海水稻呢?海水稻又是如何被发现的?海水稻:沙漠变绿洲的先锋战士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统称,因其能够在海边滩
    • 毕坤 2021-10-17
  •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这里,种子可活千年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这里,种子可活千年
    • (视频)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无人机照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近日,一批须弥扇叶芥、鼠麴雪兔子种子,被送入位于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精心保存。今年8月到9月,中国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6200米地带采集到它们,刷新了我国采集植物种子的最高海拔纪录。中国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6200米地带采集植物种子(
    • 王长山 岳冉冉 周磊 宋晨 2021-10-12
  •  
  • 科技名词 | 单宁
    科技名词 | 单宁
    • 单宁tannin又称:鞣质定义:多酚类化合物。包括缩合单宁与可水解单宁,前者是羟基黄烷类单体以C-C键连接形成的缩合物;后者是没食子酸或其衍生物的酚羧酸与葡萄糖(或多元醇)组成的酯。广泛存在于植物皮、根、叶、花和果实等组织中。学科:食品科学技术_食品营养_食物营养价值、营养强化食品_新食品原料、植物化学物与保健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2021-10-05
  •  
  • 物种故事|猕猴桃:我还有麻辣味的,你吃过吗?
    物种故事|猕猴桃:我还有麻辣味的,你吃过吗?
    • 秋天来了,吃猕猴桃的季节又到了。在各种各样的猕猴桃之中,有一种“软枣猕猴桃”,它外表光滑,浑身绿色,个头娇小,长得像枣。第一次见到可能会惊讶,原来还有这样光滑的猕猴桃!没错,除了软枣猕猴桃,猕猴桃大家族还有不少“奇怪”的品种,它们不仅没毛,而且五颜六色,甚至带有麻辣味。今天就和笔者一起来看看这些亮眼
    • 赵婷婷 张凡 2021-09-30
  •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达10601种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达10601种
    • 目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保存植物种子达10601种、85046份,占全国有花植物物种总数的36%,全面完成国家批复的长期建设目标,使我国的特有种、珍稀濒危种以及具有重要经济、生态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安全得到有力保障,让快速、高效研究利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成为可能,也为我国应对国际生物产业竞争打下坚实基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于200
    • 中国科学院学习平台 2021-09-27
  •  
  • 野生蘑菇:别碰!我有毒!
    野生蘑菇:别碰!我有毒!
    • 夏秋季节是食用野生蘑菇的旺季,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有许多人“中招”误食毒蘑菇。每年我国都有大量毒蘑菇中毒的报道,轻者精神错乱或上吐下泻,重者肝肾脏器衰竭危及生命。蘑菇中毒后没有专一特效的“解药”,病死率较高。由于对毒蘑菇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野生毒蘑菇已逐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杀手”之一。俗话说“知己
    • 郭婷 2021-09-24
  •  
  • 在新疆玛纳斯“植棉禁区”创造奇迹
    在新疆玛纳斯“植棉禁区”创造奇迹
    • 今年春耕时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70万亩棉花播种机械化率达到98%。“我们合作社去年的棉花单产最高达540公斤,平均单产480公斤。通过种植棉花人均收入达3.2万元。”玛纳斯县一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程正江说。北纬42度以北地区,曾被农业专家视为“植棉禁区”。玛纳斯地处北纬45度至46度之间,过去没人在这里种过棉花
    • 高娃 2021-09-20
  •  
  • 海关科普:解读《关于实行进口乳品检测报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公告》
  •  
  • 漂洋过海学习中国菌草技术的非洲青年
    漂洋过海学习中国菌草技术的非洲青年
    •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于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菌草技术。这种可用来培养食用或药用真菌的草本植物,在脱贫、治沙、畜牧、发电等领域释放巨大潜力。多年来,林占熺教授带领团队将菌草技术带到非洲多个国家,积极开展国际扶贫合作。如今,众多非洲青年漂洋过海来中国学习菌草种植、菌草栽培食药
    • 2021-09-06
  •  
  • 惊人的农业黑科技
    惊人的农业黑科技
    • 惊人的农业黑科技(视频)
    • 2021-09-03
  •  
  • 甘肃农业大学宣传片:《地泽万物 农续华章》
    甘肃农业大学宣传片:《地泽万物 农续华章》
    • 甘肃农业大学宣传片:《地泽万物 农续华章》甘肃农业大学作者:史勇强责任编辑:李猛
    • 2021-08-23
  •  
  • 5000年前小麦与黍在这里“相遇”
    5000年前小麦与黍在这里“相遇”
    • 炭化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将通天洞遗址的土样进行浮选。只见沙网上不断出现一粒粒炭化的植物种子颗粒,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在显微镜下仔细观看,发现它们是炭化的黍、青稞和小麦颗粒。——这一时间定格在2020年对通天洞遗址考古期间。日前,通过对这些颗粒进行碳14测定,研究人员发现,小麦、青
    • 王瑟 2021-08-23
  •  
  • 浙江宁波:“余姚水车” 重现传统农田灌溉场景
    浙江宁波:“余姚水车” 重现传统农田灌溉场景
    • 浙江宁波:“余姚水车” 重现传统农田灌溉场景作者:施如洋作者单位:宁波广电集团责任编辑:耿晨简介浙江宁波余姚市梨洲街道三溪村村民袁尧明历时三年,修复的老物件“余姚水车”近日首次下水实验。水车在人力驱动下,成功把河水提升上岸,重现了传统农田灌溉场景。
    • 2021-08-15
  •  
  • 给农业文化遗产更多关注
  •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科普中国责任编辑:耿晨
    • 2021-08-10
  •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化葡萄园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化葡萄园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化葡萄园科普中国责任编辑:耿晨
    • 2021-08-10
  •  
  •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
    •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主讲教师:闵庆文责任编辑:朱真
    • 2021-08-10
  •  
 «上一页   1   2   …   20   21   22   23   24   …   25   26   下一页»   共505条/26页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