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3D打印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启了3D打印技术研究,在软件、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1992年,我国完成了对用户开放的快速原型制造(RPM)研究与开发平台;随后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快速原型制造系统,这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两种快速成型工艺的系统。该研究成果通过产业化的Ⅱ代系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无木模铸型制造工艺。
1995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激光快速成型机,并开发出选区激光粉末烧结快速成型机技术。
2000年,我国初步实现了3D打印设备产业化,全国建成20多个服务中心,推动了国内3D打印制造技术的发展。
2005年,我国实现了三种激光快速成型钛合金结构件在两种飞机上的装机应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型装机应用技术的国家。
2007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金属3D打印商用化设备研制成功。
2013年,国内首款生物3D打印机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物3D打印机”鉴定会上展出,这是一款能直接打印出活体器官的生物3D打印机,打印一块小拇指指节大小的仿人工肝单元细胞只用半个小时。
2017年,中国首台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在浙江杭州发布。
图为中国首台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
今天,3D打印技术已被成功应用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业设计、生物工程、教育教学、生物医疗、建筑设计、文物修复、文化创意、服饰珠宝、食品制作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为3D打印技术生产线
责任编辑:刘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