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守护传统村落需注入更多人的要素

发布日期:2021-08-05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李鹏 缪翼  浏览次数:108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保护传统村落,就像保留母亲的照片。”冯骥才先生如此呼吁。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的自然村数量从360万个减少到270万个,相当于一天之内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国的自然村数量只有大约200万个,照此速度下去,我们的子孙恐怕再难寻古村。传统村落已经到了“救火式”保护阶段。古色古香、风格独特的传统村落,不仅


“保护传统村落,就像保留母亲的照片。”冯骥才先生如此呼吁。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的自然村数量从360万个减少到270万个,相当于一天之内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国的自然村数量只有大约200万个,照此速度下去,我们的子孙恐怕再难寻古村。传统村落已经到了“救火式”保护阶段。

古色古香、风格独特的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研究价值,同时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记忆和灵魂。时至今日,传统村落还成为城乡居民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具有越发凸显的生态涵养和经济价值,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我国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制定了保护名录、保护规划,设立了专项资金等。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地区被急功近利的心态裹挟,旅游项目快速上马、粗暴开发,反而对传统村落造成新的破坏,冲击瓦解着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有的地方只重视乡土建筑和景观的保护,忽略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导致乡土文化断代、村落徒有虚壳;有的村落没能很好解决本土保护内生动力不足问题,表现为村民保护意识淡薄,跟风大拆大建。

守护传统村落,守的是村里人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护的是村外人心向往之的“诗和远方”。田畴如画、文脉相传的传统村落是一种兼具“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非物质文化的“活态”文物,其保护工作必然要求精神和智力的密集投入,更多调动人的要素。

当下,不少地方的传统村落并不缺少人气,一些经过大手笔投入开发的古村落,亭台楼榭林立、游人如织,但一圈转下来,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并未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

为什么有的村落虽然火了,但没有真正“活”起来?主要就是因为缺乏本土文化特质,“千村一面”。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建筑、景观的再现,又要文化内核的传承和发展。说到底,保护传统村落,既要筹钱也要筹智,充分调动人才要素的作用,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而现状却是“人不够用”。在我国,传统村落的分布范围极广,基数又大,如果仅依靠现有的专家和民俗文化从业者来保护,无疑是杯水车薪。况且,传统村落的规划改造、建筑修缮技术不同于城市,每个古村落产业如何发展也没有成熟路径可循,地方民俗衍化和手艺传承又各具特色,因此,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对形形色色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

充分调动人才要素的作用,应该想方设法让文物保护、村落规划、旅游发展、互联网服务、金融支持、生态修复等各方面人才参与进来,形成一支有智慧、有热情、有能力的村落守护人队伍。

无论是村里人努力、村外人助力,还是村外人发力、村里人借力,当“强点带动,人人卖力”的局面形成时,村落保护工作就能方向准确、形成合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本土人才的成长与带动,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尤其如此。生于传统村落的乡土人才,都深深烙上了当地文化的基因,熟悉村里的一草一木,最了解乡亲的习俗,最明白村民的渴望;同时他们又知道外面变化的世界孕育着无限机会,有热情、有能力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作出贡献。在浙江的不少农村,“乡贤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不少农村把返乡创业的乡贤纳入“村务协商委员会”。

除了乡贤,农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成为守护浙江传统村落的中坚力量。一个名叫竹夏的女孩,将村子里点瓜种豆的古朴生活拍成短视频,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竹夏也开始在直播间里推介自己的家乡,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回乡创业。同是浙江农村土生土长的小伙子余久星,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村民世代相传的龙泉宝剑铸造技艺,不仅让村里接到了订单、形成了产业,还帮家乡把一度陷入失传危机的手工铸剑工艺发扬光大。

跟着铁匠会打钉,跟着木匠会拉锯。人的要素更为积极的作用在于,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外来人才的介入会加速唤醒本土村民的文化自觉。

在云南洱源县凤羽镇,随着全国各地艺术家的到来,一系列空间艺术装置、文创项目有机植入,连片的艺术稻田和露天美术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以前,村民走在田间,只关心地里的庄稼长得好不好;现在,村民会悉心照料每一株花草,和驻足于此的游客、摄影师一起看日出日落,骄傲地告诉他们“我的家乡如此美丽”。

现在,很多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不缺政府支持,不缺商业力量注入,缺的是村民主动参与的文化自觉。和洱源类似,不少传统村落吸引大学生创客参与到村子的保护规划中来,当这些外来的传播者将现代设计与村落传统肌理有机融合,村民发现村美了、民富了,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村民就会重新审视家乡的价值,自发参与到村落保护中来,依托乡间物产、手艺,承担起主动向外界输出乡土文化的使命。

人才要素是所有要素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要素,用好了,就能有效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中“靠什么人来执行”等诸多难题,实现传统村落的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傅炜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